文学名家汇聚冰城 深入采风书写哈尔滨瑰丽篇章

字数:890 2025年09月20日 都市圈
  采风团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参观。
  本报讯(记者 于博洋 文/摄)9月19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哈尔滨市文联及哈尔滨地铁集团联合主办的“哈尔滨2025名家写名城”活动开启了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文化采风之旅。
  活动当天,来自全国的11位文学名家首先探访了位于呼兰区的萧红故居。在这座充满东北民居风貌的院落中,作家们细致聆听讲解,感受这位现代文学巨匠的成长环境与创作源泉。木格窗棂、青砖灰瓦,仿佛仍在低语着《呼兰河传》中的时代记忆。辽宁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主席老藤表示,哈尔滨是一座有特色的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品位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站在萧红生活过的地方,更能体会其文字中蕴藏的土地情结与人文关怀。
  随后,作家们走进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百年商埠的繁华遗痕,令众人频频驻足。作家们表示,这些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不仅是哈尔滨开放包容的文化象征,更承载着一代代市民的生活记忆与情感依托。青年作家李晁说,“中华巴洛克”很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同时又融入了时代气息,与当下生活紧密联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午后,采风团一行抵达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沉重的历史场景、详实的史料展示,让作家们神情凝重,沉浸于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作家们表示,参观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对人性、文明的再思考,文学应当承担起铭记历史、启示未来的责任。
  行程尾声,作家们来到哈肉联博物馆及生产厂区。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他们深入了解了哈肉联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哈尔滨红肠的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化生产流程。从原料遴选、腌制灌制,到烟熏烘烤、包装出品,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匠心坚守与品质追求。采风的最后环节,作家们品尝了哈肉联红肠。地道的蒜香与肉香在唇齿间弥漫,大家不仅味蕾获得满足,更对哈尔滨这座因中东铁路而兴、融汇多元文化的城市有了更具象、更温暖的感知。
  此次采风活动通过文学名家的眼睛和脚步,深度挖掘哈尔滨的自然风光、历史文脉、工业传承与民俗风情。作家们表示,将用手中的笔,生动描绘哈尔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创作出一批彰显名城魅力、刻画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助力哈尔滨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