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志远
1947年,抗联领导人之一的冯仲云撰写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出版了,没有序跋壮行,没有名家作荐,只用墨绿色的东北地图作封面,上书一行血字:《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直到2008年,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重新出版。抗联将领冯仲云,用亲身经历写下的文字告诉大家东北抗战14年艰苦卓绝的历程。这本书当时是《哈尔滨日报》第一代记者廖春潮协助冯仲云整理出版的,图片由廖春潮的女儿廖宏宇提供。
据廖宏宇介绍,1946年初,中共地下党员廖春潮来到哈尔滨日报社任记者,协助抗联将领冯仲云整理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回忆说:“冯仲云是抗战胜利后宣传东北抗联历史的第一人。能够在短短的两个月完成这部不朽的著作,得力于《哈尔滨日报》年轻记者廖春潮(当时化名李凡)的协助。”
冯仲云1908年生于江苏武进,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30年5月被捕入狱,10月逃出后,到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在位于小戎街2号(现光芒街40号)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从事地下斗争。他先后担任过中共满州省委秘书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等职。1945年9月,任苏军沈阳卫戍副司令。1946年,当选为松江省政府主席。1954年10月起,先后任水利部副部长、水电部副部长兼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1968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7年11月23日,党中央为冯仲云平反昭雪,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光辉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1946年5月15日,冯仲云当选松江省政府主席,他没有忘记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英烈们,提议把哈尔滨的3条主要街道改名为靖宇街、尚志街、一曼街,以纪念抗日民族英雄,并倡议建立东北烈士纪念馆。他还在沈阳工作时就曾建议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此后,吉林省蒙江县改为靖宇县,距赵尚志牺牲地最近的合江省鹤立县(后并入汤原县)梧桐镇改为尚志村。1960年10月,哈尔滨第一所烈士子弟学校继红小学也是他提议创办的。电影《中华儿女》《赵一曼》都是在冯仲云的指导下拍摄完成的,为宣传抗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