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老司机患上肺栓塞 避开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4S”

字数:813 2025年09月21日 汇养生

  特别关注
  50多岁的刘师傅以前是一名长途货运司机,现在也经常自己开车。这个夏天,他在空调车里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为了减少上厕所,水也喝得很少。半个月前,他发现自己左腿又肿又痛且皮肤发亮,以为是累着了,也没太在意。直到感觉偶尔有些胸闷,他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就诊。
  超声检查发现,刘师傅存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更令人后怕的是,CT肺动脉造影(CTPA)显示血栓已经部分脱落,形成了肺栓塞,好在尚处于中低危。医生建议他立刻住院治疗。在严密监护下,医生为他制订了抗凝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和观察,刘师傅的腿肿逐渐消退,胸闷症状也完全消失,好转出院。
  据医生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主要表现为单侧腿肿、疼痛、皮温升高。而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当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循环到肺动脉并将其堵塞,便会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甚至猝死。刘师傅正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的典型病例。
  据《都市快报》
  四大危险因素 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四大危险因素,医生称之为“4S”。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司机、长期久坐、长途旅行者都是易中招人群。
  缺水:饮水不足导致血液相对浓缩,血流速度下降/高凝,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通过体表蒸发水分增多,若不及时补水,血液更易变得黏稠。
  日常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1.多喝水:保证充足饮水,稀释血液,避免血液黏稠。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2.动起来:每次驾驶或久坐1—2小时,务必起身走动一下,做一做踝泵练习(脚尖使劲勾、踩),促进小腿肌肉收缩和血液回流。
  3.戒烟限酒:立即戒烟,避免烟草对血管的伤害。
  4.健康生活:控制体重,低脂饮食。
  5.识别信号:一旦出现单侧腿肿、疼痛或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必须立刻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长期久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