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父母爱情” 拴在一起过日子

字数:1,293 2025年09月21日 家春秋

  公婆站在一起,就像说相声的,看着就有喜感:爸,一米八多,气质儒雅,学者派头;妈不到一米五,相貌平平,高小文凭。
  公婆是“闪婚”
  爸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师专任教,那年他已经是28岁的“大龄剩男”了。
  爸谈起当年,总要狠狠吸一口烟,再悠悠吐出。烟雾缭绕时,爸说,那个年代30岁还是光棍一条,压力堪比现在40岁的单身汉。
  姑姑总看不惯妈,更看不惯爸,常私下跟人聊:俺哥个高人帅,年轻时笛子一吹,全村的姑娘都不安心干活了,乌泱乌泱跑来听。老支书早厌烦他,恢复高考的政策刚出台,就立马告诉俺哥,赶紧复习跃龙门去吧。俺哥也争气,头年就考上了,他是俺村第一位大学生。没办法,就是年轻时找对象挑花了眼,那么多好姑娘不要,单看上俺嫂子,个矮人丑,就图她是正式工……
  公婆的婚姻,说来话长。听姑姑说,爸考大学前曾和一位姑娘互生情愫,当然是爸吹笛子吹来的。俩人郎才女貌,如果爸不上大学,或许他俩也能水到渠成结婚生子。结果,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斩断了萌芽的爱情,城乡差别在那个年代远比“跨越银河”阻力大。
  爸30岁那年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俩人见面感觉不错,因工作单位相隔较远,两人便书信往来。奶奶爷爷给爸备好了婚房,就等儿媳妇过门,但此时爸再也等不来那位姑娘的回信。一打听才知,姑娘移情别恋,爸失恋了。
  奶奶着急,吵爸:“你弟弟都处对象了,你不结婚,他咋能结婚?”
  奶奶边四处托人给爸介绍对象,边催婚:“你弟媳条件可比咱家好,若不赶紧给他俩办了喜事,万一女方变心了,你罪过就大了。
  一句话戳到了爸痛处,就这样爸娶了妈。“闪婚”。
  拴在一起过一辈子
  姑姑说,挑来挑去早晚瞎眼,爸这是自作自受!婚后,爸妈“战争”不断,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自然脾气大,最后死拽着爸从师专调回县城当了一名高中老师。爸工作之余变身为奶爸,接送孩子上学,伺候孩子吃饭。
  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们都上了大学,熬到退休在家,爸有了闲便开始发展业余爱好,小笛子又吹起来,常有文艺团队邀爸去演出;爸还爱上了写诗,做了某文学网站的版主,晚上12点了还坐在电脑前琢磨诗歌。
  妈不再和爸吵,她越来越沉默,有了厌世之心,去医院一检查,确诊抑郁症,医生建议:多陪伴、多关心、多交流,亲情和关爱是最好的良药。
  爸收起了笛子,关掉了电脑,每天守着妈,妈去哪里,他便提着布兜跟到哪里。布兜里有水杯、有零食,爸像哄孩子般哄着妈,出门便拉着她的手,净捡妈爱听的话儿讲。爸说,他不敢松妈的手,怕一松手让她跑丢了,寻了短见。
  后来,妈的病好了,爸还是习惯出门拉着她的手,爸说,你妈心眼儿小,冷不丁不牵她的手了,再胡思乱想犯了病,那就糟了。
  外人见到他俩都羡慕这老两口越老越恩爱,年轻人感慨又相信爱情了。
  姑姑努嘴:哼,啥爱情,要说有爱也是你妈单恋你爸,自觉不般配,所以她才不自信,疑神疑鬼,年轻时用孩子拴住你爸,老了用病拴住你爸。不过,你爸甘心被她拴一辈子,这都是自找的。
  爸听到此话,嘿嘿一笑,说,她跟了我,吵闹了大半辈子,也不易呀。
  从年轻走到白了头,拴在一起打打斗斗过一辈子,不离不弃,老了还能执手相看两不厌,不管当初有没有爱情,夕阳下这一幕幕都让人感到温馨和羡慕。□马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