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代表团抵达哈巴罗夫斯克机场。
苏方在哈巴罗夫斯克机场举行首航仪式。
苏方举行欢迎酒会,招待中国客人。
在哈巴罗夫斯克的欢迎会上,哈巴罗夫斯克小白桦民间艺术团登台表演。
□林森
1989年9月22日至26日期间,哈尔滨至哈巴罗夫斯克中苏国际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航线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中苏关系正常化后首批开通的航线之一,是黑龙江省与苏联的第一条国际航线。该航线的开通极大促进了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
一
开通两城之间航线
双边关系发展重要事件
1989年,我作为黑龙江省政府翻译和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开通哈尔滨至哈巴罗夫斯克中苏国际航线首航的相关工作。
1989年是中苏交往史上重要的一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其举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谈,实现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黑龙江省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1982和1988年,通过中苏两国外交部门正式换文,国务院相继下发一系列文件,黑龙江省对苏边境贸易逐步恢复,并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中苏双方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加强人员往来已经提上了日程。在航线开通前,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主要依靠铁路、河运。因此,加快开辟空中航线,缩短两地区的时空距离,显得十分迫切。
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通航并非易事,为开通这条航线,国家民航管理局、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与苏方进行多次商谈。1989年,这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月,国家民航管理局国际司派员陪同苏联民航部门官员访问黑龙江省,就开通两地航线问题与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进行了具体商谈。我作为民航局借用的翻译,参加了洽谈事宜。最终,两国民航部门确定开通哈尔滨至哈巴罗夫斯克国际航线,两地首航时间分别为1989年9月22日和26日。
二
为确保首航顺利
派专机往返试飞
首航时间确定后,中方代表团的牵头问题便提上日程。因该航线开通是中苏两国发展交往的大事,经黑龙江省政府与国家民航管理局协商,最终时任外交部长钱其琛批示,此事由黑龙江省政府牵头。
为了确保9月26日中方飞机的顺利首航,东北民航管理局及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于9月1日至4日派专机往返哈巴罗夫斯克,进行试飞。民航系统官员和技术人员、省外办苏联东欧处副处级调研员何泉滨和我等一行6人登上了这架飞机。抵达后,何泉滨和我与苏方就首航仪式的具体细节进行了商谈,并基本达成了一致。东北民航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就通航技术方面具体问题,与苏方进行了确认。由此,我和同机人员成为黑龙江与哈巴罗夫斯克通航的首批乘客和参与者。
时任省长邵奇惠对此事非常重视,并就组团及人员构成事宜做了具体指示,特别对本次通航外事新闻报道工作,给予具体批示。9月11日,副省长安振东专门召集省民航局、省外办、省口岸办、省公安厅、省边防局、省旅游局、哈尔滨口岸办、哈尔滨市外办、哈尔滨海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部署了首航仪式的相关事宜。
三
双方先后举行首航仪式
掀开两地友好往来新篇章
1989年9月22日,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执委会副主席多玛盖尔斯基率领的政府、民航、新闻及游客组成的大型代表团抵达哈尔滨闫家岗机场,同机抵达的还有日本新潟代表团。根据接待方案:苏方民航代表团及机组人员由省民航局负责接待;苏方政府代表团9人、记者团10人、日本新潟代表团由省市外办负责接待;随行来哈的苏方一日游旅游团50人,由省海外旅游公司负责。
当日11时许,哈尔滨闫家岗机场秋高气爽,彩旗飘扬。由200多人组成的欢迎队伍及乐队在现场载歌载舞。首航仪式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卢景泰主持,副省长安振东致欢迎辞,苏方代表团、日本新潟代表团团长分别致辞。省长邵奇惠、副省长安振东会见了苏方代表团一行。苏方代表团在哈尔滨期间,参观了黑龙江省展览馆、哈尔滨量具厂、亚麻厂、阿城涤纶厂、阿城无线电厂等。黑龙江省对外友协及中苏友协、省民航管理局、哈尔滨市政府分别举行了招待酒会,欢迎苏联客人。
9月26日,中方代表团与苏方代表团一同乘坐飞机前往哈巴罗夫斯克。黑龙江政府代表团由副省长安振东任团长,成员有省政府副秘书长卢景泰、省委研究室副主任赵惠中、省旅游局局长杨国俊、省外办副巡视员李春青、省口岸办副主任盛焕昌、省民航运输管理处长牟树荣、哈尔滨市政府相关领导等人;东北民航管理局代表团由东北民航管理局副局长张杰英、黑龙江省民航管理局局长王福俭率团,施美君等民航多位官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另有随行各新闻机构记者及游客。我作为代表团翻译,一同前往。
当地时间9月26日11时许,飞机抵达哈巴罗夫斯克机场。中方代表团成员一下飞机,机场工作人员为代表团成员献花。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执委会副主席多玛盖尔斯基、副主席斯特列尔科娃、副主席玛洛佐夫、市长班琴科、苏联远东民航管理局长多布洛沃尔斯基等众官员到机场迎接。首航欢迎仪式在机场候机楼小广场举行,苏方致欢迎辞,随后副省长安振东致辞。当晚,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执委会在当地著名的国际饭店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欢迎中方代表团。哈巴罗夫斯克小白桦民间艺术团登台表演,气氛热烈而融洽。随后的几天里,我们还参观了远东机械厂、博物馆等地。9月29日,我方代表团返回哈尔滨。
哈尔滨至哈巴罗夫斯克航线开航初期,由中国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局与苏联远东航空联合运营,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30分至2小时,每周飞行一班。初期,机票曾一票难求。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的正式通航是中苏两国地方交往的重要事件,使双方经贸及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该航线的开通,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苏关系的发展、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益紧密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历史。如今,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化,这条航线的运力和航班频次也在不断充实,成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重要的国际航线之一。
36年过去了,参加这次首航的一些代表团成员,如安振东、卢景泰、李青春、张杰英、张兴亚等老同志先后离世。与我一同参与航线试飞的、我的同事何泉滨,建国前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黑龙江省对苏工作。我从1987年参加工作,与何老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多年,今年8月老人家去世,享年91岁。我在写此文的9月18日当天,省民航管理局原局长施美君电话告知:东北民航管理局原局长张杰英当日去世,享年92岁。作为这条航线36年前首航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每当回想起首航时的情景,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林森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二级巡视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文专业,长期从事黑龙江省对苏联及俄罗斯交往工作及中俄边界管理工作,先后在我国驻亚美尼亚、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大使馆工作。通晓俄文,熟悉苏联及俄罗斯事务,亲历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转变等涉黑龙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
· 本版特约顾问 王铁 ·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3856152838@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