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加速,在弯道上飞驰六圈后,乐先生完成了他第二次卡丁车体验。“跟他们在一起太快乐了,下次组织的话我还来。”赛车场上,年过六旬的乐先生玩得不亦乐乎。在他周围,还有十几个同龄朋友,他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给这些退休人士带来快乐与勇气的,是北京一家退休俱乐部,名叫太友趣。在这里DJ打碟、剧本杀、攀岩、露营、展览……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01
不满足传统活动
狼人杀、开卡丁车成了“心头好”
如今,不少人退休后,不满足于下棋、跳广场舞等传统娱乐活动,开始加入一些专为老人开设的俱乐部。玩狼人杀、开卡丁车、攀岩……这些年轻人常玩的项目,变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记者在太友趣俱乐部的活动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某卡丁车场地看到,几位年过半百的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换好赛车服、扣上头盔,在镜头前留下飒爽英姿,随后便迫不及待地走上赛道。第一次报名卡丁车活动的李女士略显紧张,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控制车速。一旁的周女士笑着说:“别担心,就像开车一样,油门慢慢踩,方向盘稳稳握,就好啦。”绿灯亮起的瞬间,大家纷纷踩下油门冲出起跑线。雨后的柏油赛道虽然有些湿滑,但她们都稳稳掌控着方向,在赛道上划出流畅的弧线。
一节比赛结束,李女士摘下头盔,几滴汗珠从额头滑下。“太好玩了!真刺激!我还想再来一圈。”她意犹未尽,随后与大家围聚在大屏幕前,兴致勃勃地查看自己的圈速和排名。56岁的蔡女士跑出第三名的成绩,她表示,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经朋友推荐加入俱乐部,尝试过远途旅行、游学等。在她看来,一定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持续接受新鲜事物,才能不与社会脱节。
63岁的谢女士几乎每次活动都报名。她告诉记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第一次活动,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去年9月加入俱乐部到现在,她平均每周都会参加2、3次活动。
02
AI教学、掼蛋桌游
让老年人“解锁”退休新生活
凡是年轻人喜欢玩的,俱乐部里的成员都能玩,并且还能找到“搭子”。“很多时候,我甚至感觉他们比我都年轻。”北京太友趣俱乐部创始人刘菁说。2023年7月,她创办了国内最早的退休俱乐部,专门为退休老人提供“年轻态”的新型退休活动。“我想探索一种退休人群生活的新模式,这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一件事。”
退休俱乐部,听起来是个很新的概念,远不如老年大学、老年兴趣班一样脍炙人口。“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有共同特征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叫做俱乐部。我们的退休俱乐部主要面向‘60后’和‘70后’这些即将退休和已经退休的人群。”刘菁介绍,不同于广场舞、字画、棋牌等传统的中老年娱乐活动,她想提供的,是模板之外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AI教学、掼蛋桌游、研学旅游、博物馆展览等等,包括文化、艺术、运动、社交几大类的活动,在我们俱乐部都有相应的活动。每次活动会大概提前半个月发预告,单次活动费用通常在50元到100元不等。”总而言之,刘菁经营这家俱乐部,就是要为退休的中老年人“解锁”年轻人参加的活动,满足他们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03
找“搭子”建社群
“60后”有了充实退休生活
根据《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4》,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即将超过3亿,占比超全国总人口的20%。伴随人口老龄化,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一批寻找“搭子”的退休人士,他们爱社交爱旅游爱拍照,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数字化,渴望更充实的退休生活,这当中就包括刘菁的父母。“我爸妈都是‘60后’,刚退休两三年,没有什么事情做。因为我自己看小红书,年轻人不都发那种找吃饭‘搭子’、旅游‘搭子’的这种帖子嘛,我就想发帖给父母找‘搭子’,建一个社群。”
这一发,恰好让刘菁发现了创业的机会:一篇帖子,竟然吸引了上万老年粉丝。大批北京本地的老年人涌入刘菁的社群中,这个名为“太友趣”的老年俱乐部也一下子就火了。“我做的时候确实国内没有人做,这个创意应该是我最先提出来的。”
而从消费趋势看,如今,中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边界不断融合,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愈发重合,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悦己消费,成为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群体。可以说,刘菁踩中了银发经济的风口,退休俱乐部并非传统老年大学的替代品,而是以市场化手段填补了中老年人社交方式的空白。“我想打造银发人群有趣、有益、有爱的社交新方式。”
04
提供情绪价值
“疯狂”的背后也要“适量”
北京太友趣俱乐部里,90%以上的成员是女性,在该被叫做“阿姨”甚至“奶奶”的年纪,她们被叫做“姐姐”。在这里,她们找到了同伴,也找回了自己。“组乐队当主唱、玩《黑神话——悟空》通关、去西藏转山,我都很难做到像她们这样。她们可能比年轻人更热爱生活,更愿意去尝试一些未知的事情。”
做中老年俱乐部,核心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当然,“疯狂”的背后,少不了一些保障措施和“适老化”改造。“比如卡丁车,我们会先去调研的,商家用的是赛事级的卡丁车,确保安全没有问题。上车之前要签承诺书,如果高血压、心脏病的话就不能玩。户外的活动,我们也是提前给成员上保险,徒步路线的话选择轻松的,剧本杀的剧本也尽量短一点,不然会太累。”
这两年,不少退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让刘菁开始思考新策略。“我们走中高端路线,推广研学产品,去年的营收大概是四百多万元。”刘菁告诉记者,在她的俱乐部中,每个月都会组织几次旅游和研学,最远的路线是埃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客单价能够达到万元。
没有人有权定义一个少年该怎样成长才算“正确”,也没有人有权定义什么才是正确的“老人样儿”。“我想探索出新一代退休人群的生活模式。”刘菁表示,“俱乐部第二站要在天津开店,希望未来我们的俱乐部能覆盖全国。”
05
老人依旧充满好奇
趁着有活力多尝试有趣的事
刘菁告诉记者,俱乐部上半年在北京市内共组织活动274场,油画课体验、艺术鉴赏课、合唱课是每周的固定活动;休闲娱乐类项目包括美妆沙龙、博物馆研学、读书会、录音室录歌、古巴舞会;运动类项目有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京郊游和短途旅行也非常受欢迎,7月用了一周的时间,大家分别组团打卡了河北的太舞小镇、桦皮岭和阿那亚。
刘菁说:“只要你能想到的活动,我们几乎都组织过,很多年轻人没玩过的项目,我们也安排上了。”刘菁表示:“老人们依旧保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渴望和热情。皱纹可以在脸上,但不在心里,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是比我更‘年轻态’的,趁有活力,尝试有趣的事。”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总干事杨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俱乐部的意义在于能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满足“新老人”群体的学习、社交等需求,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生活品质。
杨萍认为,未来在政策鼓励下,俱乐部同老年大学一样,有潜力成为活力老人的常态活动。老年俱乐部可以继续丰富内容,比如将健康管理融入活动中,让老人在玩中收获健康。据《生命时报》、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