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火花”沉稳地走在前面,金龙扶着导盲鞍紧随其后。
“火花”是金龙的好伙伴。
金龙与“火花”亲密互动。
游人买下金龙的产品。
□本报记者 阴祖峰 文/摄
熙来攘往的道里区西十二道街上,总能看到这样一对身影:导盲犬“火花”沉稳地走在前面,视障人士姜金龙扶着导盲鞍紧随其后,像握住通往世界的“钥匙”。一人一犬,迎着晨曦而出,踏着暮色而归,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自成一道温暖的风景。
无言之契
以信赖为路,向光明而行
清晨5时30分,天色未明。金龙摸索着穿上外套,一个湿漉漉的鼻子早已在床边等候——那是导盲犬“火花”,他的另一双“眼睛”。
2020年出生的“火花”,是一只血统纯正的黑色拉布拉多犬。它的家族中出现过多只导盲犬,这使得“火花”既性格温顺又专注力惊人。
2023年,金龙在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领养了“火花”。虽然经过一个月的共同训练,但刚开始独自带着“火花”行走,金龙的内心还是十分忐忑。“以前用盲杖识别周边环境,心里基本有底。但导盲犬不走直线,有时会转弯,其实它并不是走错路,而是帮我绕开障碍物,所以一定要建立对它的全面信赖。”金龙说。
“咔哒”一声,导盲鞍扣紧,身着工作服的“火花”神情瞬间专注起来,它身体微微前倾,尾巴下垂成水平线,仿佛一位整装待发的战士。
“‘火花’能理解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含义,会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或前进,确保我的出行安全。”金龙说,经过专业训练的“火花”,总能快速判断行进路线,提前避开可能妨碍通行的人造或天然障碍物。遇到台阶,它会侧身挡在金龙前方,听到“走”的指令,才继续引领。
抵达目的地、卸下鞍具的瞬间,“火花”的尾巴不停摇摆。“工作任务完成了,它也很高兴。”金龙笑着掏出一个梨,“火花”立即翻身躺在地上耍赖,直到听见“可以吃了”才温柔衔走。“‘火花’很聪明,知道什么时候在工作,什么时候可以放松。”
“它让我拥有了走出家门、接触社会的勇气。”两年多培养出的信赖和默契,已成为照亮金龙前路的光。在金龙眼里,“火花”既是伙伴,也是家庭成员,“它和我的小孩同岁,他们一同成长,都是我的孩子。”金龙说。
无畏黑暗
以双手为灯,为希望引航
“往左一点,对,就是这里。”在飘着艾草香的盲人推拿足疗按摩保健中心内,金龙正为顾客推拿。虽然先天白内障让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但一双巧手却让无数顾客竖起了大拇指。“火花”安静地卧在角落,偶尔摇摇尾巴,像个懂事的孩子。
“生活压力很大,两个孩子都患有眼疾需系统治疗。”金龙坦言:“但我从没想过放弃,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可以。”他借钱开了这家按摩保健中心,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得到了附近居民和来哈游客的普遍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店里的醒目位置,挂着他亲手制作的导盲犬知识宣传板。“我想要大家了解导盲犬、关爱残疾人。”金龙希望更多人接纳导盲犬这类“特殊工作者”,因为这份接纳,最终会转化为视障人士触手可及的幸福。
“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收入,让我觉得体面。”8小时的推拿工作之外,每天清晨和傍晚,金龙都会在“火花”的引领下,来到红专街早市和中央大街沿线等地,摆摊或者步行,售卖残友们制作的串珠工艺品。“我不需要同情,只希望用努力换来尊重。”
于金龙而言,“火花”是全天候的陪伴者,它总是蹲坐在一旁,像个稳重的伙伴。每当有人驻足,它就会轻轻摇动尾巴,吸引大家的目光。偶尔则会轻轻蹭金龙的腿,这是它用自己的方式提醒金龙。
“虽然看不见光,但我可以选择成为光。”金龙笑着说,“哈尔滨浓浓的人情味让我选择留在这里——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给了我特别多的温暖。”
无声守护
以善意作伴,让温暖流淌
红专街早市,烟火气正浓。金龙在“火花”的引领下,熟练地在一处空位停下脚步。“他和导盲犬每天都来这儿摆摊,真的挺不容易。”附近摊位的老板说,“看他们走过来,大家都会自觉让一让。”
这样的善意,每天都在金龙的生活中静静上演:
一位拎着蔬菜的大姐蹲下身,轻声说:“这个苹果真精致,我要两个。”付款时,她多扫了10元钱,没等金龙询问便转身离去。
一位女学生仔细端详着钥匙扣:“这个草莓真可爱,室友们一定喜欢,请问可以定制吗?”女生仔细描述着想要的款式,并为小姐妹每人选了一个。
“需要帮忙吗?”每当“火花”带着金龙在斑马线前稍有迟疑,总会有路人适时地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还有行人刻意放轻脚步、让出空间,以免影响“火花”工作……
在社交平台上,金龙的账号记录着和“火花”的日常。网友“晨雪”留言:“上周在中央大街遇到他们,‘火花’工作起来特别专业,让人感动。”不少网友自发在评论区普及导盲犬知识:“遇到工作中的导盲犬,请做到不打扰、不喂食、不拒绝。”
“在这座城市,我感受到的从来都不是同情,而是真正的尊重。”金龙抚摸着“火花”的头说:“我失去了光明,但获得了‘火花’,以及无数个陌生人的善意。” 今年5月,金龙在“火花”的引领下,终于实现了去丁香公园的心愿。虽然看不见,但金龙说:“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味,特别浓烈。”

扫码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