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芦苇丛间跳跃的棕头鸦雀。 “哈报手机记者” 史敏捷 摄 本报讯(记者 王铁军)“你看它们,太可爱了!小身子毛茸茸、圆鼓鼓的,体型比麻雀还小巧。从头羽到背翅带着漂亮的棕褐色,与四周的芦苇丛融为一体,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它们呢。”冰城鸟类摄影爱好者史敏捷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拍鸟十多年了,还是头一次在江北湿地拍到这种又萌又可爱的小鸟,而且还是一大群。
近日,史敏捷在路过松北区绕城高速下桥口附近的湿地时,在一片芦苇丛中抓拍到几张小鸟活动的画面。起初,她以为这是一群普通的麻雀,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不速之客个头比麻雀还小。它们经常边飞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而且身上还带有鲜明的颜色,根本不像是麻雀。“它们十分活泼,在芦苇丛间来回跳跃,一个个体型圆滚滚的,就像是小肉球或者麻团,还一个劲儿叽叽喳喳地叫,好不热闹。”史敏捷告诉记者,当时发现的这群小鸟约有二三十只,它们在芦苇丛里穿越,飞得特别快。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鸟类研究专家许青教授看过照片后表示,这种小鸟学名叫棕头鸦雀,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在哈尔滨数量比较稀少,平时不容易看到,但秋冬季节它们喜欢集群活动。至于这群在江北湿地出现的棕头鸦雀,可能是本地繁殖的,也有可能是从别的地方迁徙而来的。许青教授解释说,棕头鸦雀这种鸟秋冬季爱“抱团”,集群活动的好处就是便于觅食和防范天敌。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大范围游荡,离巢后便到处寻找适宜的环境栖息。能在松花江沿岸湿地中发现它们,说明湿地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这些对家园比较“挑剔”的鸟儿停下脚步。
棕头鸦雀性格活泼大胆,头部呈棕褐色,嘴巴短而厚,样子很呆萌,又被称为“红头仔”。由于体型像个圆球,羽色为棕色,故民间有“驴粪球儿”的叫法。秋冬季为了御寒,会再生出一身绒羽,看上去就像没有脖子以的。棕头鸦雀叫声清脆活泼,小巧圆润的身形犹如跳动的音符,为寂静的芦苇湿地增添了一抹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