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当《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里的谍战风云在脑海中回响,当《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抗日热忱依旧滚烫,不妨循着镜头的足迹,走进南岗区光芒街40号——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打卡之旅。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俄式木结构平房,青砖黛瓦间藏着烽火岁月的密码,影视镜头下映着不变的初心担当。
这里是红色影视剧的“天然取景地”,更是历史的“剧场”。从上世纪至今,两版《夜幕下的哈尔滨》都曾在此定格经典瞬间,第一版中王一民与地下党员接头的场景,便是在这座独具年代质感的俄式木屋里拍摄,当年制片主任为找到原汁原味的场景费尽周折,最终因契合地下党抗日主题才获准在此取景。《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里惊心动魄的密战桥段、《功勋》中的热血篇章、《死证》《美丽的囚徒》等影片的关键情节,都曾在这座俄式木屋及其周边留下光影印记。近年,摄制组还在这里情景再现了刘少奇同志领导奉天纺纱厂工人罢工时的策划会议,纪录片《山河为证》《红星闪耀时》也在这里捕捉到了难忘的历史瞬间。几十部影视作品的青睐,让这座老建筑成为连接银幕与现实的红色纽带。
光影之外,这里是东北抗联的“总指挥部”与“文件库”。1933年夏至1934年春,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身份为掩护在此安家,将秘密使命藏于寻常烟火之下。无数个深夜,这里召开着决定东北抗联走向的重要会议,“一二六指示信”等党中央文件从这里传遍白山黑水,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干部从这里奔赴抗日第一线,用热血浇灌民族解放的希望。如今走进馆内,复原的卧室、书房与客厅静静陈列,当年用于紧急销毁文件的壁炉依旧完好,每一件实物都在诉说着地下工作者的机智与坚毅。作为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黑龙江保存下来的唯一旧址,这里承载的不仅是建筑的百年沧桑,更是一段不能忘却的红色历史。
红色地标不朽,光影记忆长存。循着影视镜头打卡光芒街40号,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故事,眼前的每一处景致都映着初心。当指尖触碰到俄式木屋的木质纹理,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者的脉搏跳动;当目光掠过影视取景地标识,银幕中的热血情节与历史中的真实抗争渐渐重叠。这里不仅是影视迷的打卡胜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让每一位来访者在行走中读懂初心,在回望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