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品牌服装被商家上了密码锁。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初心,是为了让消费更放心,而非被少数人钻空子。要真正根治退货乱象,共建健康可持续的消费生态,还需从多方面着手。随着“双十一”到来,部分消费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薅羊毛”的现象再引关注,“网售服装设巨型吊牌防退货”“衣服拉链上挂锁”等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为防买家穿完就退
电商挂巨型吊牌“横空出世”
近年来,有的消费者购买服饰后频繁退货,往往是藏着吊牌穿几天后,再以“无理由退货”变相“薅羊毛”。为防止部分消费者“蹭穿”后退货,许多商家选择采用“巨型吊牌防退货”的对策。
巨型吊牌大多采用A4纸规格的偏硬材料制作,通过尺寸与材质增加穿着不适感,进而降低消费者上身外出后申请退货的概率,主要用于女装、礼服等高退货率品类。对于店家而言,有相当一部分退货商品并非因为衣物本身的质量不好,而是有消费者穿过之后卡着“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节点,利用规则漏洞“薅羊毛”。
小马在某社交平台开了一家线上女装店,过万的粉丝基数让产品有可观的销量。不过,因为遇到太多恶意退货的订单,小马特意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诉苦”。小马说,被逼得没办法了,他们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要么买回去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动态,要么穿出去几天之后再退回来,衣服上都有味道、污渍,售后一塌糊涂。
小马告诉记者,店铺不得已选择从几厘米的小吊牌换成A4纸大小硬质材料的巨型吊牌,这实属无奈之举。小马说,自己所在的平台店铺退货率有60%左右,而她朋友所在的其他电商平台,退货率高的能达到90%,尤其以女装品类居多。
衣服拉链挂密码锁
防“恶意退货”商家各显神通
记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蹭穿”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商家表示,许多衣服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且衣服总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商家说,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顾客确认收货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了。
这类对策引发了新的争议。有网友表示理解、支持商家,称没有人愿意收到别人恶意蹭穿过的商品。也有网友认为,退货率高是因为服装货不对板,这样的举措影响试穿体验。此外,社交平台上也不时有网友曝出,在某些景区景点,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
针对“薅羊毛”现象
专家建议重塑良性网购生态
针对“薅羊毛”现象,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打击‘羊毛党’最好引入消费者信用评级,对退货率高的消费者采取提高保费费率的手段,商家侧也可以开通类似于高额退货险的服务。”她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为公平的仲裁机制、信用评价机制,平台负责从具体操作的制度层面和技术角度落实,商家应适时参与到对消费者进行评级的类似机制中。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快消品退货率长期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可能是款式规格不合适,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这种现象造成商家端退货率高,整体的运营成本快速上涨。商家将退货的衣服二次销售,新收到货的消费者信任感会有一定的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巨型吊牌在物理层面虽然有效降低退货率,但是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李鸣涛进一步分析,解决电商平台高退货率问题,需要思考买卖双方如何重构信任,平台应该探索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
据央广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