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像一位沉默的陪伴者,从青年到老年,始终与男性健康紧密相连。从20岁的“炎症误解”,到40岁的“癌症筛查”,再到70岁的“增生应对”,前列腺陪伴男性走过一生,也需要一生的关注。它不像心脏、肝脏那样“存在感强”,却容易在忽视中出问题。
“20+”岁
那些被忽视的炎症真凶
久坐=前列腺“被压垮” 长时间坐姿会挤压前列腺,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就像一根持续被按压的水管,时间久了会充血水肿,引发炎症。专家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站着接杯水、走两步。
辣、酒下肚=前列腺充血预警 辣椒、酒精等会让盆腔和前列腺血管扩张充血,就像给腺体 “灌了热水”,容易加重胀痛、尿频等不适。尤其是冰镇啤酒配辣菜,双重刺激更危险。
压力大=前列腺跟着紧张 焦虑、熬夜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盆底肌肉痉挛,进而牵连前列腺,出现“明明没喝多少水,却总想去厕所”的情况。
憋尿+少喝水=尿道“垃圾堆积” 喝水少会让尿液浓缩,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前列腺,两者结合会减少对尿道的冲刷,使尿液浓缩,导致有害物质刺激腺体,诱发不适。
前列腺炎的症状不止“排尿问题”,还可能包括:会阴部、腰骶部隐隐胀痛;久坐后腰酸加重;甚至伴随失眠、情绪烦躁。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大多能通过综合治疗缓解。治疗关键是“用药+改习惯”。
轻度炎症可能只需调整生活方式,中重度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配合慢跑、深蹲等锻炼,通常2至4周就能明显好转。
“40+”岁
前列腺癌是“沉默杀手”
B超揪不出的风险要靠它 前列腺B超和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查的是前列腺的不同问题。B超主要观察前列腺外形——有没有变大、长结节,而PSA是反映其“内部健康”的指标,当PSA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前列腺癌之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就是因为早期前列腺癌常常悄无声息,等出现明显排尿困难、血尿、骨痛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但它并不可怕,关键在“早发现”。
癌症筛查时间别搞错 有家族史的男性,如果父亲、兄弟患过前列腺癌,建议45岁开始每年查一次PSA+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和PSA结合能提高筛查准确率。普通男性5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PSA+直肠指检。一次检查只要几分钟,却能排除关键风险。
“70+”岁
增生引起“排尿难”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一个几乎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会持续刺激前列腺,导致腺体慢慢变大,就像一根被逐渐挤压的软水管,尿道变窄后,排尿自然会越来越费力。
轻度症状 夜尿1-2次,偶尔尿线变细,但不影响睡眠和生活。可以通过调整习惯缓解。睡前2小时少喝水,尤其别喝咖啡、浓茶、酒精(利尿饮品会加重夜尿);避免憋尿、受凉(寒冷会让前列腺肌肉收缩,加重排尿困难);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压迫前列腺)。
中度症状 夜尿3次以上,尿线细、排尿费力明显,影响睡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重度症状 出现尿潴留(尿不出来)、血尿、膀胱结石,或药物效果不好。别害怕手术,现在的微创技术已经很成熟,体表没有切口,出血少、恢复快,术后3-5天就能出院,大多数人术后能恢复正常排尿。□钟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