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
你的孩子戴电话手表了吗?近日,儿童电话手表“社交账号代运营”等灰色产业链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家长没想到,孩子的电话手表里竟然隐藏另一番“小天地”,甚至还有成为电信诈骗帮凶的风险。
第一重风险
沉迷“圈内刷赞”
据调查,当下不少儿童电话手表都有主页账号、添加好友等功能,还有“点赞数”“人气值”等不同标签,成为孩子之间衡量社交地位的标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灰色产业链”:加好友、刷点赞、买卖“靓号”“高粉”账号、代养号、账号租赁等。
12岁的学生翔翔说,他最近以80元的价格出售了一个点赞量达24.2万的账号。这种点赞机制类似于早年的QQ空间人气值,数量越高,越能带来成就感和圈内认可,超过60万赞的账号就是“大佬”。
翔翔称,点赞规则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11级以下用户每日仅可点5个赞,11-20级可点10个,21级以上方可点20个。如果想要刷到60万点赞,至少要连续近半年每天刷满3000赞。为了冲级,暑假期间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很常见。对于一些没时间为账号“集赞”的孩子,还有账号代运营服务,按时间长短收费。
第二重风险
窃取SIM卡进行电诈
今年暑假期间,在广西、湖南等地发生多例诈骗分子以借用儿童电话手表打电话为名,盗取其中的电话卡用于诈骗活动的事件。
7月5日,湖南长沙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打电话,电话卡被对方暗中取走。不久后,男孩母亲发现自己的手机号被封禁,遂到派出所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这些犯罪分子往往编造手机没电、丢失,急需跟家人联系等理由,向孩子借用电话手表。当孩子递出电话手表后,他们在几秒内取出电话卡,再将电话手表还给孩子,而后迅速离开现场。电话卡被用于拨打诈骗电话后会被封禁,从而导致父母手机中的主卡号码无法正常使用。
作为家长,应牢记以下防骗贴士:叮嘱孩子,不要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发现电话卡被盗,立即拨打110,并联系运营商办理挂失;开启SIM卡保护功能,SIM卡密码是电话卡的个人识别密码,重新设置后,每次开机都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使用。
第三重风险
过度使用易近视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近视防控办公室副主任程健介绍,孩子自控力本身较差,部分儿童电话手表添加了多种游戏及社交功能,易致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眼睛近视等问题。
“暑假来看近视的小朋友,90%都带着电话手表。有些是以前就有的,有些是这个暑假刚买的,短短1个多月视力就出现明显退步。”
其中一位叫希希的小朋友,年初时双眼近视25度,到暑假期间检查时度数已经涨到了100度。而希希近视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使用电话手表。
程健解释,由于以下原因,电话手表对视力的损伤比手机更大。
屏幕小 电话手表的屏幕普遍较小,字体也小,孩子在使用时,为了看清上面的内容,就会不自觉地靠近,甚至眯着眼睛看。长此以往,易致孩子长时间处于视疲劳状态,眼睛调节功能下降,诱发近视。
亮度高 许多电话手表采用高亮度、高对比度的屏幕设置,还有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监督,会偷偷躲在被窝里玩,过亮的屏幕会对眼睛造成强烈的光线反差冲击,加重视力负担。
综上所述,家长给孩子购买电话手表时,应选择正规产品,功能以简单实用为主,满足定位和通话等基本需求即可。购买后也不能一劳永逸,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话手表的时间,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约定使用时间,并通过家长端App进行管理。另外,家长应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合适的兴趣爱好,减弱对电话手表的依赖和注意力。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