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提醒

降温降雪要做好健康防护

字数:876 2025年11月24日 都市圈
  本报讯(记者 刘菊)我省已全面进入寒冷冬季,降雪渐增,气温骤降。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应顺应时节变化,做好健康防护,安稳过冬。
  重点防控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气温骤降导致免疫力下降,流感、水痘、诺如病毒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流感防控优先接种疫苗,当前我省流感流行毒株以甲型H3N2为主,学校、养老院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尤其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及时接种疫苗。日常需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少去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
  水痘、诺如病毒在学生群体中传播风险高,需确保适龄儿童按程序接种水痘疫苗,患者需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需加强教室通风消毒,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环境消杀。
  日常防护筑牢基础,每日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至8小时睡眠,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警惕“隐形杀手”一氧化碳中毒。小雪节气后密闭取暖时间延长,一氧化碳中毒风险骤升。核心预防措施为用煤取暖务必安装密闭烟囱并定期检查,无烟囱煤炉夜间需移至室外;燃气热水器禁止安装在洗浴间内,洗浴时保持通风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开车时避免长时间怠速开空调,不要在密闭车内睡觉;有条件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若发现中毒者,立即开窗通风并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解松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严禁开灯、点火以防爆炸。同时迅速拨打“120”,中度以上中毒者需及时接受高压氧治疗。
  科学防寒保暖兼顾润燥。建议分层保暖护好关键部位。采用“内薄软、中保暖、外防风”的分层穿搭。重点保护头部、颈部、手脚等末梢部位,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外出建议佩戴帽子、围巾、手套,穿防滑鞋应对路面结冰。
  室内供暖温度建议控制在18℃至22℃,湿度保持40%至60%。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湿,缓解口干舌燥、皮肤瘙痒等“冬燥”症状,皮肤干燥者浴后需涂抹润肤品。
  心血管患者要加强防护,低温易诱发高血压、心梗等疾病,中老年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外出避开早晚低温时段,避免寒冷刺激引发血管收缩。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