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较晚不具备南迁条件,志愿者持续投喂40多天

兆麟公园晚迁鸳鸯按点“回家”干饭

字数:844 2025年11月26日 都市圈

  在护鸟志愿者的投喂下,鸳鸯每天准时来干饭。
  本报讯(记者 王铁军 文/摄)小雪节气已过,初冬的哈尔滨天气渐冷。在兆麟公园,每到清晨和傍晚,都上演着一幕温馨画面:护鸟志愿者撒下爱心鸟粮,数十只野鸳鸯按点“回家”干饭。这种人与鸟的默契和相守,已经持续了40多天。
  这些鸳鸯为啥到现在还没有南迁?记者来到兆麟公园,找到十多年义务救护鸳鸯的志愿者、被人称为“鸳鸯奶爸”的车春虎,他向记者解开了谜团。“这些晚迁的鸳鸯数量大约有50多只,它们都是公园内今年夏季最后出生的几窝小鸳鸯。因为出生时间较晚,成长期被拉长,使得它们成为最后一批南迁的鸳鸯。”车春虎说,今年秋冬季前期哈尔滨的气温比往年略高,天不太冷也是鸳鸯晚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这些出生较晚的小鸳鸯,利用这段气温适宜的时间正好进补和锻炼,以使得自身迅速具备南迁的条件。
  从10月10日到目前40多天里,这些鸳鸯每天都会按时按点地飞回公园内干饭,一般是清晨6点和傍晚5点左右。除了进食,其他时间就在园内外到处游荡、玩耍。“我们给准备的食物有玉米粒、面包虫和大麦虫,这些都是在它们南迁时能帮助提高体能的东西。像面包虫和大麦虫蛋白质丰富,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据了解,鸳鸯在南迁之前一般需增重30%、脂肪量提升50%才能达标,而玉米粒正是其最钟爱的能量来源。每一粒玉米都是它们长途跋涉的生命燃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抵达越冬地。据了解,像车春虎这样的爱鸟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每年都会捐赠大量鸟粮,为兆麟公园的野生鸳鸯顺利完成南迁汇聚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每次飞回园内觅食的鸳鸯,数量一下子增加了近一倍,约有百余只。我们分析认为,这其中多出来的鸳鸯应该是从更北的地方迁徙路过冰城,碰上兆麟公园的鸳鸯种群后出现混群,跟着一起飞回园内‘蹭吃蹭喝’。”车春虎告诉记者。
  由于多种原因影响,今年兆麟公园的鸳鸯南迁确实比去年时间晚一些。但是,车春虎说,根据以往规律和鸳鸯的习性,这些最后一批等待南迁的鸳鸯,估计在哈尔滨降下第一场能站住的大雪之后就会开始迁徙。

扫码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