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应用到历史展览展示中。 潜水推进器可以正常潜水2倍的速度前进。 国内首个AR飞行馆。 □本报记者 万佳
一个以创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展露出新面貌,更多崭新的热门赛道正在成为后疫情时代创业的新机遇。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哈尔滨新增约3.4万家创业公司。今年以来,哈尔滨新增4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同比增长42%。同时,哈尔滨目前有460多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2020年增速达到105%。
哈尔滨的创业公司数量并不是一朝迸发。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不同产业插上了数字经济的翅膀,更多数字化相关机遇迎面而来。天眼查数据显示:近10年来,哈尔滨共新增27万家创业公司,近百家企业获得融资。
A
科技创业公司“加速跑”
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经历过风雨的青年创业者,都在后疫情时代,抓住了更多机遇。
2020年,哈工程大学海洋声学博士赵春恩创建了他的第三家公司,主要研发面向科研院所、海油水下管道监测的水下机器人测试平台。
26岁的张雪莹已经有了7年的创业经历。对于一个以线下展览展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来说,去年让张雪莹公司的所有业务都停了下来。“刚开始想,好几年没休息了,正好趁这个机会让团队好好休息一下。”张雪莹公司的数字展示技术在全国排名前十位,团队研发的AR展示技术能够达到0.01秒的响应速度,而国内其他产品可能点击、触碰0.1秒后才会有反应。正是因为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张雪莹和合伙人把公司业务做了全盘统筹,把优势“兵力”集中在数字展示、三维重建和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平台等方向。经历短暂的停顿后,她的公司逆势而上,先后在深圳、北京设立公司,牢牢站在行业最前沿。
李晗生的公司也经受了考验。5年前,22岁的李晗生在攻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期间,与老师、同学一起创办了公司,主要研发水下机器人。潜水推进器是公司这几年重点研发的产品,该款产品可以让潜水人员或者水下驾驶人员能以超过正常游泳速度两倍的速度在水中前行,可以广泛用于水中救援和潜水娱乐项目。产品研发需要海洋环境,而哈尔滨不具备,于是李晗生和团队成员专程跑到大连做实验。从2017年开始研发,到今年产品才算成型,前后投入几十万的科研经费,目前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尽管如此,李晗生和其他创始人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我们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的水下机器人应用产品。”
大学生创业专家、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新时代创业者,天然具备互联网视野和格局,他们不断调整自己,挖掘新的商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超过5200家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年增速达到215%。新增2.8万家生鲜电商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0%,网络营销直播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年新增超过1.3万家相关企业,是2019年全年增速的6倍。
B
溯源成功者的创业之源
“大一时,我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在那里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就一起琢磨创业项目。”张雪莹说,利用业余时间大家做了一个创业项目,并在大二的时候成立公司,组建了将近30人的创业团队,下了课就聚在创业园里一起研究项目。大三那年,团队接到一个全息舞台展示的项目。“所谓全息,通俗讲就是裸眼3D,不戴3D眼镜就能看见三维立体画面。当时团队对全息技术了解不多,定点定位这一技术难点一下难住了团队。”为了拿下这一难点,张雪莹团队联合学校电子工程学院,5天5夜几乎没睡觉,尝试了各种算法,到第五天,团队成员累到敲代码都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点击。
不同于张雪莹,李晗生和赵春恩这两个外乡创业人的创业基因是来自冰城高校的“基因再造”。两位创业者都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因为在求学过程中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进而萌生将研发产品应用于市场的创业念头。
在老师的指导下,李晗生本科期间参加了许多大学生创业比赛,随着团队成员学术科研的不断升级,团队如今仅国家级的奖项就拿了二三十个。“在比赛过程中,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同时更赢得了商机。”李晗生说,许多订单就是在比赛中获得的,因此注册成立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赵春恩同样是在本科阶段就跟随老师参加全国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当时我们参赛的产品是3D打印机。当时3D打印机比较少,我们算是国内第一批做的,做的也比较好。”赵春恩说,2015年3月团队成立,当年11月注册成立公司。目前公司在3D打印技术上已经从最初的塑料打印升级到纳米级别3D打印,可以在光纤断面上进行3D打印,“就像在人的头发丝上打印”。
“我们学校有创业孵化园区,本科生有‘创立方’‘创客俱乐部’‘大学生创业工厂’等机构,用来支持不同层次的创业团队。”赵春恩说,学校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提供扶持资金,还给对接各种项目和资源。孵化园还有“培育室”等部门给创业学生进行培训。经过一轮一轮的循环培育孵化,帮助企业度过最难的初创时期。
宋要武认为,哈尔滨创业基因的主要源动力来源于哈尔滨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给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每一个高校都有专门孵化园区供学生免费使用,并提供孵化一条龙服务,人才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产生优质的创业项目,进而吸引优质资本进入,完成创业企业孵化的全过程。
C
青年创业者扎根冰城创业沃土
尽管先后在深圳、北京成立新公司,但张雪莹始终以哈尔滨的公司为中心,统筹指挥三地业务。“哈尔滨是我的家乡,我走得再远,最后也会回家。”实际上,除了乡情亲情,大学生扎根哈尔滨创业的最重要原因是高校教育资源,它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创业者,还吸引了众多优质的投资机构和个人。
赵春恩的第二个公司成立没多久,正好赶上疫情防控,订单取消,公司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早在2018年,赵春恩在学校举行的一个活动中,与一位哈尔滨籍国家花样滑冰运动员相识。当时因为要参加比赛,这位运动员无法到国外测量手工定制的冰鞋尺码。得知这一情况后,赵春恩表示,可以用3D打印技术给他做一个3D脚模。脚模打印出来后邮寄到国外,顺利拿到合适的“战靴”。经过多次接触,这位运动员对赵春恩的科技项目产生了极大兴趣,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拿出30万元作为天使投资人进行投资。此后,赵春恩又拿到市里的“雏鹰计划”资助,在科研上有了充足的保障。
优质的创业项目必然吸引热钱涌入。一些南方投资人看好李晗生团队的项目,想让他们到南方去,李晗生权衡一下,还是觉得哈尔滨科研氛围更浓。“到南方后,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创业政策,但失去了科研资源,那样公司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优势,得不偿失。”
D
捕捉机遇并不断克服困难
“科技时代,技术瞬息万变,商机转瞬即逝。”宋要武说,创业机会窗口从市场发出信号到个人行动,时间很短。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住创业机遇,及时调整业务方向,适时推出创新产品,几乎成了所有成功创业者的标配。
2014年创业之初,张雪莹和合伙人最先研发的是当时比较火的社交网站。随着AI技术兴起,张雪莹逐渐把业务领域转到用AI化、智能化、可视化手段做数字展示。赵春恩和李晗生把创业的起点都落在技术门槛比较低的青少年编程,获得一定盈利后,把盈利的一部分投放到水下机器人等高端技术研发,从而摆脱单纯依赖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创业模式。
同样,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与难关不放弃,是创业者一路坚持下来的一致品格。因为雇不起潜水员,李晗生和合伙人在研发潜水推进器时,考下潜水证,自己亲自下水做试验。每年七八月份,他们带着设备下潜到10米深的水中,每次下水20多分钟,平均每天下潜2次。天冷的时候,李晗生和团队在学校潜水实验室实验,由于费用贵,他们常常是把许多需要测试的项目攒到一起做。有一次,李晗生在做水下机器人试验时,被一根供电的线缆缠住,机器人拖着李晗生在水下跑了五十多米,后来被岸上的同伴看见把电源关掉机器才停下来。
赵春恩在创业初期并不是公司法人,后来公司法人去了外地,继续攻读博士的他才不得不扛起重担。“成功下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几乎都经历过几次人员变动和项目更迭。此外,股权问题对刚创业的人来说也很棘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几个创始人的股权是平分的,这样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有重大决策,没有一个能够拍板的人,导致公司决策拖拉,耽误商机。”因此,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赵春恩接下来创建新公司就规避掉了很多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善于借用外脑,优势互补,是“学霸商人”们认为解决问题最经济快捷的方式。“这年头不缺努力的人,谁能巧妙地把一些不必要的时间省略掉,谁就能够走得更远。”李晗生说,公司只做核心技术,让专业公司做产品孵化,这种精细化分工不仅能够节省公司成本,还能加速科技研发。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