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抗疫”记者隔离日记
当生活突然慢下来

  编者按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乏勇敢者、担当者、奉献者,当危险来临,他们冲锋在前,他们是我们的希望!
  此次,冰城遭遇疫情袭击,“战士们”再一次不负众望、冲锋在前,迅速为民众撑起防护网。为忠实记录他们的无私奉献,为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实际情况,进而鼓舞士气、凝心聚力,记者追随“战士们”的脚步冲上了前线。
  激战6昼夜,记者在前线记录了巴彦县民众生活物资如何得到保障、“方舱”的秘密、志愿者们的感人付出……
  紧张的前线采访告一段落,记者按规定撤回并开始隔离生活。本报今起推出《当生活突然慢下来》,记者用日记的方式,记录特别的隔离生活和心路历程,以便让大家更了解他们的隔离生活是怎样一种感受;以便让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关心、体贴他们,因为他们在为我们的安全付出着,他们牵挂着很多人,很多人也在牵挂着他们。
  □本报记者 罗彦坤 文/摄
  2021年9月
  28
  晴
  小憩后睁眼,有那么一刻,竟恍然不知身处何地。也许是还没从高度紧张的采访节奏中调整过来的缘故,生活突然慢下来,身心竟有些不适应。稍稍回头,6天的疫情防控一线采访历历在目。前线的烽火,此前已通过哈尔滨日报社的全媒体平台展现给大家了,那就收拾心情,安心开始体会隔离生活吧。
  结束了为期6天的一线采访,我们这批记者按疫情防控规定从巴彦县返回哈尔滨市区,并执行集中隔离。
  我们的隔离转运车离开巴彦县城,车上的人员和随身物品都经过严格消毒,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只能通过眼神和个头相认。
  车速很快,1个半小时就来到了集中隔离地点。几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同样包裹严实的我们和随身物品进行仔细消杀。随后,我们被分别带进了自己的房间,工作人员特别嘱咐了所有注意事项,包括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当他转身离去,房门的电子锁“咔吧”一声自动关上,宣告我独处一室的隔离生活开始了。
  室内生活用品齐备到我懒得打开随身行李箱,按要求,第一时间用体温计自测体温,并上报到刚建立的隔离人员微信群里。早、中、晚必须自测体温并上报,是这里的规定。
  打开电视播放了一圈,有37个电视频道可看。从紧张奔波中停下,置身于如此安静的房间,很快,那种不用再被催稿、报题的“小确幸”就荡然无存了,心里空落落的,“我想采访写稿”(此处绝对的心里话)。
  门铃响起,晚餐盒饭送来了,还算丰盛可口。踱步到窗前,吃着热乎乎的盒饭,望着窗外滚滚的松花江水,这景色熟悉又陌生。我的单位就在不远处,想不起有多久没有这样疑视母亲河了,夕阳的余晖为粼粼碧波镀上金色,松花江公路大桥上,奔忙的车辆疾驰着。
  是呀,我被按下了“暂停键”,可那么多人在加速前行。在巴彦县,驻守小区核酸检测采集点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还有方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管理点位的民警、志愿者,“下沉”社区保障居民生活的党员干部,我见证了他们的执着付出,这一刻,我特别想守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用身躯筑起坚不可摧的“堤坝”。
  不知为啥,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儿时的一个场景:我踮起脚,趴在窗沿上,望着外面的风雨,等待大人下班回家……背后有温暖,心中有期盼。那句话说得真好:世界上一切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在心里默默地问,仍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你们还好吗?我真想你们!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