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百年老街海城街往事
曾设在海城街上的商务学校。
李立三在海城街居住过的房屋现状。
  □郑 琦
  海城街是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条南北走向、与主干道西大直街相交的百年老街,它南起马家沟河沿,北至铁路街,全长1600多米,宽10余米。这条街始建于上世纪初,原为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新市街的一条次干道。
  壹
  海城街的几种称谓
  海城街建成之初曾用名技术街,早在上世纪初就规划并命名了这条街道。据史料记载,海城街还曾有过另外两种称谓,分别是建造街和校尉街。20世纪20年代初,哈尔滨市政管理权被陆续收回,1926年11月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成立,开始对全市街道名称混乱、一街多名现象进行整改,1927年技术街正式被命名为海城街,它是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海城”为名的。
  海城街当年虽说只是一条次干道,但其地处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的中心地带。从上世纪初始,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和中国政府设置的中东铁路事宜公署,分别设在西大直街与海城街交口的两个拐角处,中东铁路护路军哈长绥司令部也曾设在这条街上。
  贰
  曾是中东铁路住宅区中心
  海城街是哈尔滨市形成较早的一条街道。1903年中东铁路哈尔滨第一新哈尔滨小学就开设在这条街上,相继开办的还有中东铁路警察学校和商务学校,校址在现哈工大建筑学院临近海城街一侧。
  海城街也是中东铁路住宅区的中心,道路两侧建造了为数众多的中东铁路官房。除少数楼房外,多是呈现出浓郁俄罗斯庭院式住宅风貌的一层住宅建筑,这些具有典型俄罗斯寒带地区民居特点的建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而且占地面积都很大,显示出当时铁路职工的居住状况和生活水平。海城街上现存的中东铁路官房,是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读哈尔滨城市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与哈尔滨近代史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叁
  很多历史人物住过老街
  很多历史人物曾在这条街上居住过。依据史料记载,中东铁路时期,许多中东铁路的高级官员都住在这条街上。1926年创刊,1954年终刊的《哈尔滨公报》主办人、社长关鸿翼也曾居住在这条街上,其住所至今保持完好。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从此哈尔滨回到了人民手中。是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高级领导干部来到哈尔滨,多数都集中居住在以花园街为中心的公司街、海城街、北京街的街道两侧的中东铁路官房内。他们运筹帷幄,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并指挥了辽沈战役。据资料记载,1946年秋李立三来哈时,最初的住所就在海城街上。
  海城街是笔者熟知的哈尔滨开埠之初街道之一,这里有说不完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海城街的历史是厚重的,老屋与老街见证了哈尔滨城市的变迁,这里的建筑是构成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尽岁月沧桑,昔日的老街已是旧貌换新颜。
  2002年海城跨线桥建成,海城街与道里区尚志大街连通,现今,海城街已成为连接南岗区与道里区的重要通道。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郑 琦 原哈尔滨铁路局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