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苦寻老友近30年
只因他是我的报喜鸟

  王友莲老人在看报。
  □本报记者 程世欣
  今年8月份,85岁的王友莲老人终于找到了她的老友王世宽,并很快见到了病榻上的他。王友莲说,她找王世宽断断续续用了近30年,只因失联多年的王世宽是对自己有恩的人,是自己的报喜鸟。
  “报喜鸟”带来一张小纸条
  王友莲老人是哈市一位退休老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她与丈夫都是呼兰县一所中学的教师,母亲家住道外区小维新街,王世宽与王老师母亲家住斜对门,那时王世宽在呼兰县某研究所工作,每天奔波于哈市与呼兰县之间。王老师说:“王世宽小我几岁,是个热心肠,我家住呼兰,我经常求他往母亲家捎口信、捎食物,甚至‘捎儿子’,他有求必应。”那些年,因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王老师和丈夫一直想调回哈尔滨市区工作,但始终未果。
  王老师说:“1971年秋天,我在母亲家休病假。一天王世宽带给我一个好消息——哈铁分局教委要从周边县调进一批中学教师,他是在当时的火车上听别人谈论这件事的。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我,上面是相关部门的地址,让我抓紧去问问。当时我感动得脱口而出:你真是我的报喜鸟啊。”那天,王老师接过纸条,仿佛接过一块珍贵的美玉。那一夜,她辗转难眠:多年来她和丈夫想调回哈市市区的心愿,此刻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经过数月的奔走努力,1972年春王老师和丈夫双双调入当时的哈铁教育系统,实现了回哈照顾年迈父母的夙愿。此后,他们的事业之舟也由此驶进壮阔的大海,扬帆远航,在三尺讲台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老友失联多年 开启寻人岁月
  1992年王老师退休了,她突然发现,已经和王世宽失联多年。她懊悔不已,怎么可以忘记王世宽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发誓一定找到他,从此她开始了漫长的寻人岁月。
  王老师先后多次来到他们原来住的大院,但因大院已动迁,均无果。韶华飞逝,王老师已记不得王世宽原来工作单位的全称,找了几个的相关的单位,也是失望而归。再后来,王老师通过寻找王世宽的妻子,希望能找到他,也无果。
  那个年代,信息沟通并不便利,一次次燃起的希望被一次次的失望所浇灭,但王老师要找到自己的“报喜鸟”的心思仍旧没有放弃。
  发布寻人信息 找到“报喜鸟”
  时间到了2010年前后,王老师要找到王世宽的心思更加强烈。王老师再次动员她的同学、弟弟、儿子等人一起寻找,她还多次去公安局查询。在大家的提醒下,几年前王老师在一家媒体刊发了寻人启事,但依旧是杳无音信。
  今年7月份,王老师再次在媒体上发布寻人启事:王世宽,你还健在吗?你在哪里?你的近况可好?
  今年8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电话打进了王老师家,是一位女人苍老的声音:“我是王世宽的妻子……”刚听一句,王老师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抢着说:“我可算找到你们了。”
  王老师告诉记者:“简单聊了几句彼此的情况,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来他们的地址,并且说马上要去看望他们。因为时间不允许我再耽搁,我们都是耄耋老人了。”
  那一天骄阳似火,王老师从南岗乘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探望家住道里群力的王世宽。王老师说:“走进房间,王世宽在沙发上半卧,我已经认不出他当年的模样,他向我颔首微笑,我还没走到身边,他已欠身,伸出手,要与我握手,却没说话。
  原来两年前王世宽患重度脑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丧失了说话能力。当时我心中又是酸楚又是庆幸:酸楚的是,当年热心助人、身体健硕的王世宽,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庆幸的是,在我有生之年见到了王世宽。王世宽老伴儿告诉我,当年这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王世宽从未放在心上,我却始终未能忘怀,一位耄耋老人不辞辛苦来看他们,让他们很意外。”
  王老师说:“当年是王世宽向我传递的重要信息,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庆幸自己的苦苦寻觅没有徒劳,能让我见到他,向他表示感谢,在我垂暮之年,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大事。”
  由于双方均已是耄耋之年,这段时间他们经常电话沟通,告知彼此的近况。王老师告诉记者,走过的是岁月,铭刻的是真情,留下的是故事,她和“报喜鸟”的故事没有画句号,他们彼此承诺永不失联……
  (本文图片由王友莲提供)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