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受疫情影响又遇暴风雪  从内蒙古转场广东  一周的行程飞了半个月
空中巨无霸 米26“南行记”





  □本报记者
  张鸣霄
  天刚蒙蒙亮,中国飞龙米26副驾驶刘景闻的手机铃声准时响起。起床后,他第一时间拉开窗帘,窗外的景色与北方大相径庭。11月的梅州绿意盎然,回想起刚刚结束的米26根河—梅州“南行记”,刘景闻依然心有余悸。此前,刘景闻所在的“空中巨无霸”米26直升机机组,受疫情影响,接着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不得不改道,从内蒙古根河市飞赴广东梅州市一周左右的行程,整整用了半个月。
  A
  飞机“换心”
  一周的工作量被压缩到五天
  内蒙古根河市,北方极寒小城,因历史上曾出现-58℃而得名“中国冷极”。小城内常年驻扎着来自哈尔滨的护林巨无霸机组——中国飞龙米26机组。
  米26机组每年要在根河市度过春、夏、秋三个季节,而冬季则要转机到南方去执行护林作业,今年也不例外。在米26机组要离开根河前往广东梅州开启冬季征程之前,机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完成,那就是为米26直升机“换心”。
  “换心”就是为飞机换发动机。10月末的根河,已是冬天的模样。虽说白天艳阳高照,但最高温也仅仅在0℃左右,夜晚的气温就降到了零下。呼呼的西北风,吹向在根河某机场停靠的米26,十分“不友好”。为了提高进度、节约成本,原本计划返回哈尔滨平房基地开展“换心”工作的机组,突然收到通知,公司要派出工作组前往根河为飞机“换心”。
  为了快速执行任务,原本一周的工作量被压缩到5天左右。“时间太紧张了”,看着眼前巨大的米26直升机,中国飞龙机务工程部副部长黄瑞平心里默默地说。在寒冷的自然条件下执行“换心”工作,于他而言不是第一次,“目前机务人员共有12人,如果大家手头再快一点儿,完成任务可以做到。”黄瑞平在心里盘算着时间。
  在两台重型吊车的配合下,机务人员拆旋翼、补充滑油、液压油……繁重的工作量不得不催着机务人员加班加点。早上7时他们迎着朝阳出发,晚上6时伴着星光返回。低温、大风、干燥,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力。“水不敢多喝,怕喝多了总上厕所,也怕嘴唇沾上水后冷风一吹疼得厉害,毕竟机场这里啥遮挡都没有,呼呼都是风。”直升机维修队队长徐淑涛只轻轻抿了一小口水。
  10月31日上午,根河的天空艳阳高照。“大家看一下参数是否匹配,注意旋翼转速、扭矩表……好,地面开车了,准备试飞。”伴随着直升机的轰鸣声,仪表各种数据显示正常,证明飞机处于适航状态,标志着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换心”工作顺利结束。“好,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要准备调机了,大家加油!”刘景闻笑着对大家说。
  B
  准备“转场”
  受疫情影响临时改变原路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机组所有的安排。机组此前规划好的从哈尔滨到梅州的路线无法成行。“手里的航图资料不全,马上还要转场,这怎么办?”第一次参加米26转场的刘景闻有点慌了神。
  “别急,咱们要先稳住,首先和家里沟通一下,看形势如何,咱们再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还有一些时间够我们准备。”淡定的声音传来,正是米26的机长,中国飞龙总飞行师、副总经理齐焕清。作为直升机领域久经沙场的“老将”,齐焕清可以说是机组的“定心丸”。简单几句话,就安抚了所有机组人员。
  调机转场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到所有资料,如领航资料、飞行准备资料、任务书等。“因为计划变更,从根河到梅州,这一路上我们要经过很多的机场,每个机场的规定都不同,没有齐全的参考资料,我们就无法掌握沿途机场的备降信息,现在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尽管受疫情影响,可这不是我们可以耽搁的理由。”刘景闻坚定地说。
  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组人员以最快速度拿到了电子版的资料。虽说是电子版,但对于处在特殊时期的机组来说已是十分难得。一拿到资料,机组人员便开启了“头脑风暴”,大家对飞行计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无论采用什么办法,机组统一的结论都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就算吃饭休息不能按时按点,也要按时到达作业机场。
  在等待飞行的过程中,机组人员还是像往常一样每日清晨进场待命,及时清理飞机旋翼上的冰雪。一片16米长的旋翼,两三个人一起清理最快也要1个小时才能干完。吃午饭就不用想了,大家要么是早上多吃点,要么是中午随便啃一口面包。在克服沿途机场停机位不足、飞行天气不稳定等客观因素后,机组终于接到11月5日出发的调令。
  为了保证机组人员可以随时调配,“换心”工作组取消了回哈尔滨的行程,统一留在根河待命。回家是小事儿,顺利完成任务才是大事儿。11月5日,米26腾空而起,启程向南!
  C
  超长“飞行”
  说不清经过多少个省区
  “这一路上,可以用艰难险阻来形容。是不是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事实上确实如此,真是一步一个坎儿。”回想起一路飞行的艰辛时刻,刘景闻皱着眉一脸无奈。
  “从根河到松原后,本想着第二天准备飞行,大家的行李都放在飞机上没拿,寻思着在酒店凑合一宿得了。没想到暴风雪来的如此突然,连去往机场的高速路都封住了。看到大家都穿得那么少,连送我们去机场的司机师傅都心疼了。”刘景闻说。
  暴风雪阻路,但机组人员根本没闲下来,每天都开飞行准备会,商讨飞行预案,不停协调机场和空管部门,争取能尽早飞行。经过了一周的等待,11月13日清晨,机组进场飞行,赶往济南。常年飞行的机组很清楚,这一飞,便是迎着朝阳起飞,踏着月色着陆。当日21时飞机顺利落地济南。等机组人员全部整理好后,已是22时30分。到了济南,下一站便是梅州,胜利就在前方。
  11月14日一早,机组人员整装待发,即将完成“济南—景德镇—梅州”这最后一阶段的转场“大考”。作为这架飞机上唯一的一个副驾驶,刘景闻承担着更多的飞行责任。机组管理、思考油量、控制飞行时间、与空管部门协调进场转场计划、和塔台随时保持沟通……整个转场环节,他都必须考虑周全。
  最后一段飞行是长距离,要从早飞到晚。对于飞行员来说,越是接近目的地,就越要沉住气,不能有半点疏漏。刘景闻回忆说:“这一路说不清经过了多少个省区,光是频率就换了20多个。”
  当日23时,飞机落地梅州,这场历经了近半个月的转场终于落幕。落地之时,机组成员们没有欢呼雀跃,大家像往常一样收拾好行李,整理好飞机,讨论着下一天要做的事情。疫情之下,这场“南行”很难,但中国“飞龙人”带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倔强逆行,还有新的征程在等待着他们。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