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哈尔滨的红色记忆 一腔热血洒沃土的抗联英雄李兆麟

  李兆麟将军纪念馆文物。
  □李爽 本报记者 封娇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这首由东北抗联英雄李兆麟和战友们共同创作、广泛传唱的《露营之歌》,不仅是当年抗联战士们的真实战斗生活写照,也是鼓舞将士们浴血奋战,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
  烽火已熄,记忆犹存。李兆麟将军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代表,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
  驰骋沙场 一腔热血向光明
  带着崇敬的心情,记者走访了位于道里区柳树街13号的哈尔滨博物馆1号馆“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和兆麟街88号(原水道街9号)的“李兆麟将军纪念馆”。
  在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馆长曲艳丽向记者介绍说,1945年10月,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办公楼就设在此处,直至被害前,李兆麟将军一直都在这里工作。李兆麟,原名李超兰,1910年11月2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东湾村,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李兆麟来到东北战场,浴血战斗了14年。他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哈尔滨是北满地区的重要大城市,也是东北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接收、解放和巩固哈尔滨,对于解放东北全境甚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李兆麟当时任滨江省副省长、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面对复杂险恶的形势,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义正词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
  1945年10月,为了进一步宣传中苏友好,有利于开展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李兆麟领导各界人士筹备成立中苏友好协会,他号召各界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民主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血沃北疆 被特务阴谋毒杀
  李兆麟多次在公开场合无情地揭露国民党搞“假和平、真内战,假民主、真独裁”的阴谋,他的言行使国民党反动派如鲠在喉、又恨又怕,曾制定六套暗杀计划,均未得逞。最终,国民党特务制定了新的谋杀方案,用氰化钾残忍毒杀了李兆麟。
  据曲馆长介绍,1946年3月9日下午,国民党哈尔滨市政府杨绰庵秘书孙格龄邀约李兆麟,谎称国民党接收大员将就哈尔滨市国大代表问题与其进行商议,因警卫员与司机修车未返回,李兆麟决定单独赴约,独自来到水道街9号。赴约后,李兆麟刚喝了一口茶水,立刻发觉茶有问题。孙格龄忙说再换一杯,便走到房间门口用事先约定的暗语向厨房高声说:“再换一杯吧!”埋伏在厨房的几个杀手蹿了出来,李兆麟只身同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药性发作,昏倒在地。杀手在他的头部和胸部连刺7刀,这位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了14年的抗日民族英雄,就这样惨遭国民党暴徒的杀害,时年36岁。
  缅怀先烈 革命精神永留存
  为了纪念抗联英雄李兆麟,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在李兆麟将军遇难地——兆麟街88号(原水道街9号)建立了专题纪念馆。
  在李兆麟将军纪念馆,记者看到了呼兰县中苏友好协会敬献的挽联、李兆麟将军青少年时期画作、陈云同志将李兆麟将军遇害的经过写给北满各工委并抄送给毛主席的电报(复印版)等,这些文物生动再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战斗历程。
  在这些文物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个衣物箱,据李兆麟将军纪念馆馆长孙盛文介绍,这只皮箱是2011年4月由李兆麟将军的孙女李海英捐赠给纪念馆的。它是一个普通的衣物箱,但它并不只是做衣物箱使用,它还是一张床的一半。条件艰苦时,李兆麟将军就是在这样两个衣物箱拼成的床上休息。1945年至1946年3月9日牺牲前,李兆麟将军一直使用这个衣物箱,它是那段可歌可泣、英勇无畏与敌斗争的历史见证,世人将永久纪念缅怀。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