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温暖故事”栏目已走过8个年头。在盘点2021年“温暖故事”之外,我们还撷取了两位曾牵动人心的故事主人公,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温暖故事,让你我更能感受城市前行的力量。
98岁时入党,儿孙们都成为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的人
记忆力强棋瘾大 102岁老人幸福“潮”生活
□本报记者 王骁
一个爹、六个孩儿,全家七个姓。这个大家庭的父亲彭云松,从1954年起,陆续收养了6位流浪儿和孤儿,用博大而深沉的父爱,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2014年,温暖故事《七个姓氏一个家》经新晚报报道后,这个“大爱之家”闻名全国,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彭云松还曾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入选“中国好人”。
棋瘾太大
不吃午饭也要杀一盘
近日,记者再次登门拜访了102岁高龄的彭云松老先生。彭老正在和棋友对阵,已经连胜两局。
和老人对弈象棋的是社区里一位大姐。只见彭老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出招果断,落子有力。大姐笑着说:“老爷子可是位高人,我也算略通棋艺,但下不过他,十局得输个七八回。”“爸,该吃午饭了,咱歇一会再下?”五儿子栾景通坐在老人身边,提高了音量。“还不饿呢,再来一盘。”
屋里的儿女们都笑了:“棋瘾太大了,那就再下一盘吧。”
98岁时入党
捐出一万元“特殊党费”
记者看到屋里挂着一张“全家福”,应该是拍得有些年头了,被儿女们围绕着的彭老一脸幸福。
这个家的故事要从1954年说起。那年冬天,35岁的彭云松在铁道线附近发现了衣着单薄、已快饿昏的8岁孤儿闫景成,慌忙从兜里掏出一个馒头,看着闫景成狼吞虎咽地吃完,彭云松哽咽着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从此,彭云松走上了收养孤儿的大爱之路。
彭云松无私奉献的一生深深影响着子女,孩子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诚恳做人、踏实做事,全都成了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的好人。老五栾景通于1999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提供免费服务的雷锋车队,帮助了数万名孤寡、特困老人,成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老大闫景成的女儿闫丽影虽然每月收入不多,却帮助了许多贫困孩子上学。
大家都说彭云松了不起,老人却满怀感恩:“我曾经历了很多的苦日子,是党给了我安定的日子,让我有了幸福的家。”97岁时,彭云松提出入党申请,在98岁时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还捐出了一万元的“特殊党费”,这相当于他4个多月的退休工资。
百岁老人
记忆力碾压三四十岁年轻人
辛勤了大半生的彭老现在正体味着儿女们爱的回报。“老爷子身体挺硬朗,就是耳朵有点背,牙不能嚼硬东西。1920年出生,今年102岁了,但记忆力绝对碾压三四十岁的人。背古诗文,连说半小时不带重样的,自己写的诗,几个月后还能背诵。”
问到彭老的长寿秘诀,大伙异口同声:“乐观积极,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天天上网看新闻,国家大事全都知道。有时候还拿着手机听歌,跟着唱。”“来,爸,咱来段快板好不好?”
说要展示才艺,彭大爷兴致更高了,拿出擦得乌亮的快板,手腕一扬一收,正宗的山东快板和着儿女们的叫好,整洁的小屋里充满一片幸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