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13岁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7岁被任命为师政委 指挥新开岭战役,创造东北联军首次歼敌一个师的先例
萧华:我军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新开岭战役的战斗场景。
  1916年1月21日,萧华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父母都是早期的共产党员,家里还是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萧华生活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从小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了人生的道路方向。
  求学时总考第一
  被誉为“神童”
  萧华自幼聪颖好学,求学时,每年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奖励,被誉为“神童”。那时的萧华虽身材瘦小,衣衫褴褛,但心有鸿鹄之志。萧华12岁那年,在《我的将来》作文中写到“打倒军阀”、“铲除列强”!
  也正是12岁那年,在兴国县立文兰阁中学读初中的萧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参加了当时的兴国暴动,立下大功。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最终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萧敬安被抓获。
  1929年2月,13岁的萧华参加了兴国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同年四月份,毛主席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萧华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且参加了由毛主席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当是训练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
  到了12月份,年仅13岁的萧华被推选为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毛主席再次来到兴国,听取了萧华汇报县青年团的工作,对他的组织才能十分欣赏,不久就把他调到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萧华利用战斗间隙,仅一个多月,便把全军青年组织健全起来。同年7月,萧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0月,又被任命为特务营三连政委。
  1931年4月,萧华被任命为特务营政委。1932年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萧华以红四军共青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萧华调到红十师三十团任政委,3个月后,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
  1933年夏,萧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年仅17岁的萧华被任命为师政委。
  1933年9月,共青团中央在江西宁都成立“少共国际师”,建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萧华被任命为政委。
  萧华和当时的师长陈光率部先后参加了闽北拿口战斗、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邱家隘战斗,以及1934年4月的广昌保卫战,7月的大脑寨战斗,8月的驿前防御战,10月的石城保卫战。在这些战斗中,萧华和师长陈光不畏艰险,深入前沿到达一线阵地指挥作战,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残酷的战斗,挫败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1934年10月,万里长征开始,萧华先后担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在长征过程中,萧华和彭绍辉共同指挥“少共国际师”,先后突破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后,死守阵地,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疯狂进攻,顺利完成了掩护军委纵队的任务。  
  遵守民族政策
  红军“巧过”彝族区  
  1935年,萧华被选为国际共产主义青联第六届执行委员。1月,萧华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3月21日,萧华指挥抢渡乌江先遣部队,巩固和扩大乌江渡口阵地,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了乌江。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他随红二师四团等部队进行政治工作,参加战斗。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后,遇上了拦路的彝族部落,形势一度剑拔弩张,稍有不慎便会与彝族同胞发生武装冲突,萧华严令:“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随后他找来翻译,和彝民同胞解释了此行的目的,又协助刘伯承同彝民首领小叶丹结为异姓兄弟,成功化干戈为玉帛,使得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并且在大凉山的腹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
  在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时,萧华在河岸边亲自吹起冲锋号鼓舞战士们胜利渡过天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他随右纵队沿大渡河东岸向北开进,并亲自带领突击连,攻打铁丝沟险要关口,强有力地配合了左纵队,最终胜利抢桥。
  1935年6月,萧华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一师政委。8月,萧华和陈光率领部队走过了茫无人烟的草地。9月,率红二师胜利到达甘南重镇哈达铺。接着,调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政委。10月和杨得志一起率领第一大队,配合兄弟部队急袭通渭城,激战青石嘴,胜利到达吴起镇。到达陕北后,萧华又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
  1936年2月,萧华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战士同吃同睡,一同战斗,在战斗中左腿负伤。
  率部挺进冀鲁边
  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8月,萧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冀鲁边,领导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为了站住脚跟,萧华决定采取“和沈打鹿”的策略。
  萧华亲自赶往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沈鸿烈曾任奉军舰队司令和青岛市长,是个老奸巨猾的反共顽固派,十分轻视当时只有22岁的萧华。萧华离城还有30里时,沈鸿烈就派兵列阵示威,企图吓跑萧华。萧华进城后,他又准备避而不见,打算以此气走萧华。
  沈鸿烈万没想到,萧华进城后立即到处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沈鸿烈见此,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
  沈鸿烈、鹿钟麟见势不妙,重金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萧华。萧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在盐山一仗将其全部歼灭,又将边区的其他民团,草寇全部收服。一年后,萧华麾下的抗战武装已高达2万多人,并且建立起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起,萧华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主要针对敌后斗争特点,加强部队和民兵的政治工作建设,参与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12月,萧华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3月,山东军区成立后,萧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从这时起到抗日战争胜利,萧华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积极开展了对敌政治攻势,争取了四股伪军先后投奔我军,并将其改造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在领导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开展“铁的模范党军活动”等项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保证了各项运动的顺利进行,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各项任务,使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  
  鞍山战役大胜
  毛主席专门致电表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萧华奉命进军东北,组织精干的指挥机构,率山东部队4个师横跨渤海,之后立即开展工作,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歼灭日伪残余2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小股土匪,开辟辽东根据地,站稳脚跟。
  1946年4月,萧华指挥辽东军区第三纵队打退了国民党军对本溪的连续进攻。为了牵制住敌人的主力,萧华和军区领导于5月发起了鞍海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此战役的胜利,对东北战场以后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1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空袭沟帮子、盘山地区,夺取营口。萧华指挥部队还击,歼敌1759人,取得保卫营口首战胜利后。从营口撤出,又与号称“国内无敌”的国民党新六军及五十二军大战沙岭子,三战本溪,击毙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
  撤出本溪后,萧华又指挥部队发起鞍山战役,一举歼灭了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和五五团一个营,毙伤敌人1200余名,俘敌团长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敌师长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义。
  毛主席专门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
  新开岭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
  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计10万之众再次进攻辽东,萧华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二十五师孤军冒进,在新开岭赴前线指挥伏击。此战役共毙伤敌团长以下3150人,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877人,敌二十五师8000余人全部被歼。新开岭战役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
  1947年4月初,萧华积极协助萧劲光,四次指挥保卫临江作战,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态势。
  1948年5月,萧华参加指挥了解放长春的战斗,成功解放长春。在长春解放后的第三天,萧华和萧劲光又奉命率部日夜兼程南下,参加沈阳外围作战。此后,萧华率东北野战军特种兵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萧华任“四野”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3月31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萧华给毛主席敬酒时,毛主席笑着说:“萧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1955年,年仅39岁的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我军史上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据《学习时报》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