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易复发还“挑人” 冻疮该咋预防?

  医生: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易患此病,这些方面得注意
  本报讯(记者 刘菊)冻疮是冬季常见疾病之一,不仅症状扰人,且易反复发作。记者从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皮肤科了解到,随着气温降低,一些市民忽略保暖,近日科室接收到多位冻疮患者。
  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58岁,近日在出门买菜时弄丢了手套,还未戴帽子,步行回家路程较长,回家后她就自觉手指、耳朵发热、痒,过了两天仍未缓解,就来到医院诊治。结合情况及相关检查,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皮肤科主任刘冰梅诊断张女士患了冻疮,并为她进行了药物治疗。
  据刘冰梅介绍,寒冷是导致冻疮的主要原因,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致病。此外,患者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发生。冻疮好发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常两侧分布。常见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逐渐恢复。严重者可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
  “近日科室还接诊了一些儿童患者,冬天很多孩子喜欢到室外玩雪、玩冰,身体热乎以后,孩子就容易摘下帽子、手套等保暖衣物,从而出现冻疮。”刘冰梅教授介绍,冻疮的生长与年龄相关,一般儿童、少年易发生冻疮。末梢血液循环较弱,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抵抗力差,运动少等人群经不起寒冷的刺激,易诱发冻疮。
  刘冰梅教授表示,对于冻疮,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是防治冻疮的重要环节。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手、脚、脸、耳部的保暖,防寒防水都要做到。这些易生冻疮或曾经生过冻疮的部位可预防性涂抹凡士林等保护剂,不要以自己是否感觉冷为依据,穿衣宜宽松,不可过紧,避免末梢循环不良。冬天应适当吃些温补(牛肉、羊肉等)、祛寒(辣椒、胡椒、生姜等)的食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预防冻疮的发生。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手脚冷时用火烤、热水烫等方式不利于冻疮的预防;冬日里用搓雪,捶打等方式御寒也不可取。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可饮酒,会加速热量散失。冬天要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保暖,避受风寒,特别留意手足,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平日里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另外糖尿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因此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平时应该控制血糖。
  医生提醒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