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人类头顶太空垃圾存量超8000吨
运营商在低轨道布设小卫星引发碰撞担忧

  近期,俄罗斯进行了一场反卫星导弹试验,将己方一颗废弃卫星击碎。废弃的卫星或卫星解体以及与火箭残骸碰撞等产生的碎片将带来大量太空垃圾,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且日渐凸显。人类头顶上方,就是浩瀚无边的垃圾场,垃圾存量超过8000吨。可以想象,各类航天器的运行就是在大大小小、飞速运行的垃圾间闪转腾挪。
  清除太空垃圾
  缺少国际性法律约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清除太空垃圾的根本难题并非在于技术。最关键的是,迄今为止,从发射卫星到清除垃圾,都缺少国际性公约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
  俄罗斯击毁的废弃卫星是一颗军用侦察卫星。国际空间站飞行在距地大约420公里的高度,较废弃卫星的飞行高度低五六十公里。当废弃卫星“粉身碎骨”后,碎片四散到更高或更低的离地高度。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这意味着每90分钟空间站会靠近或通过碎片带。
  焦维新说,早期一些照相侦察卫星及用于探测低层大气的科学卫星会处在离地400公里左右的高空,属低轨道卫星。除此之外,绝大部分应用卫星,包括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等的飞行高度都在700公里到1200公里之间。
  商业卫星计划
  增加卫星碰撞可能性
  焦维新分析说,俄罗斯这次击碎卫星产生的低轨碎片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根据欧洲航天局的最新预估,围绕地球运行直径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有34000个,1厘米到10厘米的碎片数量约为90万个。
  让焦维新更担忧的是,如今像SpaceX等卫星运营商打着联通全世界的旗号,在低地轨道布设小卫星,将增加卫星碰撞的可能性,“这将是未来太空最大的危险”。2009年2月10日,在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上空770公里的高度,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星33号和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发生碰撞,撞击时的相对速度为11.6公里/秒,产生至少2000多片碎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近地轨道人造卫星碰撞事件。碰撞时,铱星仍处于工作状态,俄罗斯卫星则已废弃多年。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