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日明)20日上午,“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哈尔滨市急救中心全面启动国家院前医疗急救统一标识仪式在哈尔滨市急救中心举行。
记者了解到,院前医疗急救标识以“蛇杖、六柱、长城、橄榄枝”为特征,是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的唯一视觉识别标识。标识中间的生命之星是紧急医疗急救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的国际通用标志,其中,蛇杖寓意医疗,六柱代表院前医疗急救的6个关键环节:发现、报告、响应、现场处理、途中监护和运送至院内救治。底部的长城为中国象征性元素,寓意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守护生命的意志和能力。外围为橄榄枝,代表了万物复苏。该标识以蓝色、黄色为主色。
据了解,此次哈尔滨市急救中心统一启用新标识,将进一步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监督,有效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
心脏骤停千万别错过“钻石4分钟”
每延误一分钟,抢救的成功率降低10%
□本报记者 徐日明
20日是“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日,哈尔滨市急救中心培训科科长黄新颖借助模型进行了一场线上心肺复苏教学。据了解,2021年,哈市心肺需要复苏的患者为2769人次,成功40人,成功率为1.4%,超过了全国1%的存活率。专家表示,心脏骤停后前4分钟抢救最为重要,每过一分钟成功率就降低10%,10分钟后基本丧失抢救的可能性,因此让更多人学会心肺复苏,是增加心脏骤停抢救率的关键。
心脏骤停1分钟内抢救
有九成胜算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但是,目前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
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哈市的抢救成功率较全国平均值略高,2021年全年心肺需要复苏2769人次,其中成功40人,成功率为1.4%。
该中心医务科长张珣介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心脏骤停患者倒地的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在心脏骤停患者倒地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降至50%;而在心脏骤停患者倒地的10分钟以上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也就是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
“正因如此,有心脏骤停患者抢救‘黄金10分钟’和‘钻石4分钟’的说法。”张珣说。
家属略懂急救
帮助80岁老人抢救成功
在急救岗位上工作了10年的急救医生兰丹丹表示,10年时间抢救成功的人并不少,甚至有一位80岁的老人是在不懂急救的家属帮助下获得重生的。
“那位老先生是慢性心脏病患者。”兰医生说,因为经常住院,所以他的家属对心脏病的知识有一些了解。那次也是冬天,老人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在一边的家属第一时间就给予了心肺复苏。虽然因为紧张造成手法和力道不准确,但是家属一直在坚持着,直到10分钟以后急救医生赶到。
“我们到达现场时给老人做了心电,并继续对老人进行规范抢救,老先生被成功救了过来,这与家属的及时救治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果断和坚持为老人赢得了时间。”兰丹丹说。
错过“钻石4分钟”
器官将因缺血而坏死
手法不规范,力道也不准确,但是却协助医生能救人一命,这是什么道理?哈尔滨市急救中心培训科长黄新颖表示,心肺复苏在通过外力手段以人工外力代偿着心脏的一部分功能。
黄新颖说,心肺复苏的正确方式为在人双乳一线中间,以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为5至6厘米持续按压,每30次为一组。这种持续的复苏将代偿一部分心脏射血功能,保持大脑及人体各器官不致因缺血而坏死,以外力辅助产生体循环。
所谓“钻石4分钟”,即人体在4分钟出现缺血后即会出现水肿,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快速死亡,如果人在4分钟以外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即使最终有幸被抢救,生存状态和生存的质量也堪忧,因此第一时间抢救极为重要。
对心梗前期症状
应该有必要的警觉
张珣表示,施救的前提是知晓,因此对心梗的前期症状产生必要的警觉是有必要的。心梗除了有典型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外,还有诸如牙痛、背痛、左肩痛、胃部不适等,均为心源性疾病影响周边神经所致,因此,对于有“三高”等基础疾病、吸烟饮酒等高危人群来说,产生必要的警觉尤为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在路边发病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因为路人担心施救失败会承担责任而不敢施救,这也让一些原本不该失去的生命过早凋零。
对此,黄新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