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提前1个月预订年夜饭 凌晨5点排长队买红肠
寻找老字号里的飘香“年味儿”



  老字号年夜饭
  省心省事有仪式感
  □本报记者 陈悦 文/摄
  春节临近,大街上、商场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处处充满着吉庆祥瑞的节日氛围。人们为了办好年货纷纷打好提前量:有凌晨5点就排长队买老字号红肠的;有提前1个月就把老字号年夜饭预订好的;还有的老字号包子店,早早备料,推出速冻包子,让食客留在大年夜解馋……跟着记者一同走进哈尔滨的老字号,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浓浓年味儿吧!
  凌晨排队买红肠
  一买就是好几袋
  “虽然在饭店吃没有在家温馨,但父母一年四季在家里为我们做饭,很辛苦。年夜饭,我们想让老人歇歇,带他们去饭店吃。”市民姜博在半个月前就已经预订好了年夜饭,在饭店的选择上他“绞尽脑汁”,菜品既要味道好、干净卫生,环境也要有文化格调,百年老字号饭店刚好满足了这几点,而且在老人心中,这些老字号比新兴饭店更有品牌号召力。
  和姜博一样,春节不希望老人忙碌操劳的市民还有不少。哈尔滨老字号饭店“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很多有老人的大家庭,除夕当天不在家吃年夜饭,而是到饭店就餐,他们认为在饭店吃,既能吃到精致的菜肴,也省心省事。还有些家庭只有小两口或三口之家,人口较少,也积极预订包房。早在1月初,就有一些年轻家庭前来预订,老厨家友谊路店13间包房早已被订满。
  “除夕当天11时到19时的几个主要就餐时段,基本都满了。”郑树国介绍,包房里全实木的装潢,墙上挂着的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剪报……都让这些“挑剔”的年轻人觉得,年夜饭被衬得有满满的仪式感。环境优雅、味道纯正,是年轻家庭预订饭店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锅包肉、天龙赐福(鱼)、红焖羊肉煲、猪头焖子、酥黄菜……为迎合年轻家庭的消费需求,不同于往年年夜饭套餐形式,今年老厨家年夜饭可以自己做主点菜,避免因“人少菜多”而造成浪费,并且各种菜品价格保持不变。
  秋林里道斯、商委红肠、农大红肠、一手店、哈尔滨红肠……要说咱哈尔滨人春节必备的年货,可少不了正宗好味道的红肠,就连远在广西南宁的“年货地图”上,都有咱哈尔滨的红肠。因老字号商委红肠仅此一家没有分店,来购买的市民经常排出好几百米的长龙。
  27日10时许,商委红肠门口仍排着长长的队伍。“他家的红肠肉紧实,吃着香!”市民王鹏凌晨5时30分许就来商委红肠门口排队了,等他赶到时,前面已经排了十几个人。据门口管理秩序的工作人员说,马上就过年了,来买红肠的都是咱本地市民,多是过年自己家里吃,或是串门时送亲友,想要邮寄的早已买完邮走了,很多市民就好这一口,一买就是十几斤、好几袋子。
  肉质劲道,口味浓郁,老哈尔滨人对红肠有深厚的感情。商委红肠实行的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货源供应相对紧张,每天销售量达到数千斤,春节前更是供不应求。张经理告诉记者,随着哈尔滨市地铁3号线的开通,冬天大家来买红肠更方便了。为了让更多人买到红肠,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能,与此同时,工厂并没有降低质量标准,希望用高品质的红肠陪伴大家过大年。
  排骨包虾仁包
  速冻后成年货
  女儿在国外,小年期间,在包房里温馨享用大餐的两口子。
  在唐宋时期,包子便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食品了。可别说过年咱们只吃饺子,喜欢吃包子的市民也不少,热气腾腾的包子一出锅,满屋飘香,年味儿这不就来了?不过,咋安排它和饺子的“时差”呢?难道除夕夜全家人包完饺子,再包包子吗?
  为解决这个“难题”,咱哈尔滨的一间包子铺想出了一个绝招——推出速冻包子,而且还是老字号口味的。一品彭氏包子铺位于道里区河广街,隐藏在居民楼里,店面外观平平无奇,甚至有些破旧,但它却是咱哈尔滨的老字号,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店内排骨包子是主打。市民陈丽红说,包子她从年轻吃到老,面皮软软,肉馅饱满没有肥肉,里边还能吃到骨头呢,一看就是用真正的净排包成的。
  负责人解建新不善言辞,但介绍起自家包子,头头是道。一品彭氏包子创始人彭质彬先生秉承祖传的包子、熏酱手艺,于1985年在道外十四道街创立了小店,1998年迁至河广街,2014年,由其妻子表弟解建新接手运营,将祖传秘方传了下来,并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在加工环节推行标准化,保证了每份包子口味的统一性,现包现蒸,令哈尔滨的老食客赞不绝口。
  速冻包子是在店里蒸完再冻上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包子的风味,买回家后,无需解冻,将锅中水烧开后,大火蒸10分钟即可食用。解建新说,店里将排骨包、虾仁包、鲜肉包、酱肉包、素什锦包都做成了“速冻款”,每天至少卖出10多盒。不只本地食客好这一口,身在沈阳、三亚过年的老乡,也会通过微信“下单”、顺丰加冰邮寄走。
  这家小小的包子铺和很多哈尔滨老字号一样,坚守着口口相传的老理儿,不盲目扩张,不被资本所裹挟,对品质有自己的坚守。哈尔滨的老食客是他们最好的“粉丝”,一代又一代,彼此守护着这份温暖的情谊。老字号口味好,但有时却显得有点“土气”,但他们就一直在那里,永恒的老味道也一直在那里等你,等你的子辈、孙辈……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