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混合采访区中签 堪比在北京落车牌摇号


  □本报特派记者 张堃雷 王坤/文 韩伟/摄
  来到北京冬奥会采访已经第5天了,除了运动员在场上争金夺银,各家媒体的记者们也是“长枪短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混合采访区名额的竞争环节,作为地方媒体的我们,中签难度堪比在北京落车牌摇号。好在,笔者中签两次,运气爆棚。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原本不受人数限制的混合采访区,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也需要提前申请。因承接冬奥会比赛的场馆众多,各个场馆的名额分配规则也不尽相同。像女子冰球的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混采区的名额在开赛前3小时开始分配,先到先得;而更多场馆采取了先登记后选取的方式,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挑选,选取标准未知。
  在5日晚进行的短道混合团体接力的比赛中,最终获得混采区名额的中国记者90%来自国家级媒体,只有一家北京媒体和一家上海媒体以地方媒体的身份进入混采区。这一情况让很多地方媒体记者在现场“一片哀嚎”,甚至有人调侃,“混采区名额中签,对来自地方媒体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门玄学。”
  幸运的是,哈尔滨日报记者在3次申请混采区的过程中成功了2次,笔者的感受就一个词——“我骄傲”。除了采访中国女冰对日本队的比赛是因为早到而“压线”获得采访机会,采访谷爱凌参赛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申请成功更多的因素恐怕是因为我们是来自冰雪运动强市——哈尔滨日报社的记者。
  别的不多说了!感谢家乡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冰雪运动选手,也祝福我们哈尔滨的运动员们在后边的比赛中有更加精彩的表现,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混合采访区露露脸。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