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从心急火燎到顺其自然 从矛盾对立到形成共识
虎年“催婚” 银发族不再唠唠叨叨
母 父
家 专
女 子


  “每逢佳节被催婚”,一个春晚的小品名或多或少地道出了这些年来万千适龄未婚人士的心声。
  曾有一份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大龄单身男女,都有过被长辈催婚的经历,他们表示,每到春节,父母催婚的频率就有所增加。2022年虎年春节期间,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现在催婚大戏双方主角的观念都在悄悄改变,特别是作为长辈的中老年人,对于子女的婚事,他们不再唠唠叨叨,也有了新的感悟。
  着急在心里
  催婚不再紧
  
  
  前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年轻人过年未能回家,逃脱了被当面催婚的恐惧。但催婚却从线下走到线上,通过电话、微信的唠叨,让很多年轻人应接不暇。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中老年人的观念也开始逐渐转变,从着急到顺其自然,他们说有些事急不来,还是要看缘分。
  女儿已过30岁,方大姐一直在一个大龄子女相亲群里给女儿寻觅着合适的结婚对象。她说:“没办法,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工作忙,交际圈又窄。”方大姐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女儿的同学、朋友大多数都已结婚,而且不少人已升级为“奶爸奶妈”。每到逢年过节回家,亲戚朋友不仅问女儿,也经常会问方大姐,女孩过了三十岁年龄就大了,就不好找了,但着急归着急,还是要看两个人的缘分。
  李大姐今年63岁,至今仍然单身的儿子,一直是李大姐老两口的一块心病:“之前也谈过恋爱,但性格不合适,最后就分开了。其实不用催,不是儿子不愿意找,只是还没遇到有缘人。”李大姐的儿子今年35岁,李大姐说,儿子从小被管得很严,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未来的伴侣要求都比较高,这可能也是一直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对于父母的着急,李大姐的儿子是比较理解的,正因如此,他们不想给儿子过多的压力:“心里着急是肯定的,但我们也不想催得太紧,催来催去,压力更大,顺其自然吧。”
  和李大姐一样,蒋丽萍对女儿婚姻大事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催促到如今顺其自然。“以前不止过年,平常也催,家里亲戚见面就会问”,蒋丽萍说:“尽管今年女儿已经34岁了,但家里人已经达成了共识,逢年过节聚会,大家凑在一起就是说说笑笑,不再提这事,不再让女儿烦,也会给女儿减少一些压力,缘分不到,有些事急不得。”
  结婚看缘分
  不想随大流
  
  
  “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我的相亲经历真的可以写本书了”,今年36岁的翟女士说道。翟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性格活泼、做事认真,但唯独在婚姻大事上,一直让父母操碎了心,至今都没碰到有缘人。
  “我二十七八岁时,家里人催得最急,天天下班回到家,别的话没有,就是催着结婚。特别是一到逢年过节,去亲戚家串门,大家就会问你有没有对象、怎么还不找、是不是要求得太高,然后就会给你上各种课”,翟女士说。亲戚们的询问是一年比一年厉害,直到有一次翟女士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结婚是我自己的事,着急结了婚,不好也没人给埋单”时,他们才不再过问了。
  在翟女士看来,父母催婚这件事有两个出发点:一方面是随大流,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了,父母心里会有一种失落感,会觉得自己家孩子也不差,为什么就结不了婚,这是一种状态,总是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另一方面,就是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没人照顾,希望她赶紧结婚,找个人来代替父母照顾她。
  翟女士认为,找对象、结婚要看缘分,不是到了年纪就必须结婚,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优秀,可以自己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会因为要改变生活状态而去结婚。
  结婚非任务
  而是觅幸福
  
  家庭婚姻工作者称,催婚折射出两代人婚姻观的差异。而婚姻观的形成,与每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经历的生活轨迹息息相关。
  在长辈眼中,婚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一起,通过彼此扬长避短,融为一个家庭整体。不仅可以在经济上相互扶持,也能在精神上相互慰藉。但在年轻人看来,“遇到真爱”才是他们结婚的理由,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现如今,部分中老年人观念的逐渐改变是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人的意识到,错误的催婚不仅会撕裂团聚的气氛,也是导致父母与子女发生矛盾的原因。
  正确的催婚方式,父母们应该知道,催的不是去完成结婚这个任务,而是希望尽快和子女形成共识:良好的婚姻关系,是一种让人生更幸福的选择之一,从而将其纳入人生规划的考虑范畴。
  □许 瑶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