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塔王”巴吉赤留给哈尔滨的那些塔
防洪纪念塔。





  □刘延年
  在哈尔滨,提起俄侨米哈伊尔·安德列维奇·巴吉赤,市民一定觉得很陌生。可说起省博物馆广场旁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八区广场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以及被移走的原来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广场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却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些寓意深刻、设计精美的传世之作就出自俄侨著名设计师巴吉赤之手。
  —— 壹 ——
  14岁时为逃避战乱
  随家人来到哈尔滨
  
  
  
  
  
  巴吉赤1909年出生在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其母是一位贵族出身的将军女儿。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其父加入了白卫军,并且晋升到陆军中将。后来其父因参与了武装叛乱,1922年被苏军枪毙。1923年母亲带着年仅14岁的巴吉赤和年幼的弟弟、妹妹,逃亡到了哈尔滨。一位平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千金小姐,一夜之间和孩子沦为异乡难民,心理上的落差可想而知。为了能使三个孩子活下去,这位年轻的寡妇强忍丧夫之痛,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
  来到哈尔滨后,她在南岗租了一间地下室,开始了她异国的颠沛流离生活。最初,她好不容易应聘到了一个打字员的职位,可干了不久,就被别人给顶替掉了,最后不得不靠给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保姆和为别人洗衣服谋生。丈夫的死最终让她明白,必须让儿女远离政治,真正学一点技术,过平常人的生活。
  
  
  
  
  
  作为长子,巴吉赤深懂母亲的心,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境遇。一方面,他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另一方面,他发奋学习,在中学就取得了金质奖章。1926年他如愿考上了哈尔滨最高学府——哈尔滨华俄工业专科学校(后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
  这所学校完全按照俄国学校规章办学,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广博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巴吉赤所学的建筑专业必须修完36门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毕业证书。巴吉赤在这样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学校读书,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里,他学业突出,门门功课优秀。不仅如此,他还爱好广泛:画画、写诗、唱歌、体育样样在行。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他中途不得不休学,待打工赚够了学费,再继续他的学业。大四的时候,他靠给别人设计房子挣外快,供自己上学和贴补家用。
  1933年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人设计公司当上了一名工程师。1935年,他迎娶了心仪的姑娘——毕业于女子商务学堂的阿布罗娃。
  
  
  
  
  
  1936年,日本人在哈尔滨市中心兴建新哈尔滨旅馆(现国际饭店),巴吉赤受聘担任建筑师。有了这次从事较大工程的经历,1937年马迭尔宾馆装修改造时,他又受聘建筑师一职。1940年巴吉赤被秋林公司聘为建筑师,承担秋林俱乐部的设计工作。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在清剿日伪军的同时,也抓捕逃亡到东北曾为日本人效过力的人,加之巴吉赤是白卫军将军的儿子,遂被逮捕,但苏联红军没有难为这位靠技术养家糊口、安分守己的工程师,而是让他为苏联红军烈士设计纪念塔。长春、哈尔滨等地的苏联红军纪念塔全部由巴吉赤设计,由此奠定了他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1947年6月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事业筹备委员会,在哈尔滨筹建烈士纪念馆和纪念塔,并公开向社会公布征集方案。巴吉赤闻讯后立即着手设计,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纪念塔的创意设计。6月28日,经东北行政委员会审查评定,巴吉赤的设计方案获一等奖,奖金10万元。
  1948年10月10日,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终于落成,社会各界一万五千多人出席了公祭仪式,追悼在抗日战争和东北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吉赤出任哈尔滨市建筑工程设计院工程师,这一时期是巴吉赤事业的巅峰阶段,设计精品接连问世,成为哈尔滨建筑设计界颇有影响的设计师。1952年,由他设计的东北农学院教学楼落成(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这是一栋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建筑,与1949年以前哈尔滨欧式建筑有了明显的区别。整栋建筑平面呈飞机前视图形,中央高耸的塔楼有矩形门廊,塔身上叠有两层圆形小塔楼。而后,巴吉赤又设计了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楼。
  1958年他又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设计了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在哈尔滨市政府的组织下,全市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建设,仅用了135天就将此塔建成。22米高的抗洪英雄雕像,在20根7米高的科林斯式圆柱组成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成为哈尔滨市重要标志性景观。这也是巴吉赤为这座城市做出的重要贡献。
  1958年巴吉赤又应邀为哈尔滨青年宫设计建筑图纸,这栋被称之为“大飞机”式造型的建筑,是巴吉赤留给哈尔滨人最后的礼物,可惜的是巴吉赤本人都没看到它的落成就离开了这座城市。
  
  
  
  
  
  1958年年底巴吉赤一家选择去了澳大利亚。巴吉赤来到澳大利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不久又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通过了建筑师资格考试,成为澳大利亚注册建筑师。1962年,他被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协会吸收为会员。虽然巴吉赤有了注册建筑师的名分,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在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并没得到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除了设计几个建筑小品和小礼拜堂之外,再没有惊世之作问世。
  1976年退休后的巴吉赤重新拿起画笔潜心绘画。他的水彩画多次参加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画展,1992年俄罗斯画家协会吸收他为会员。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题材多取自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的场景:松花江畔、中央大街、尼古拉教堂、伊维尔教堂、极乐寺……他用画笔抒发着一位俄侨老人对这座曾给予他极高荣誉的城市的热爱与眷恋。
  2002年,巴吉赤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93岁。
  —— 贰 ——
  如愿考上哈尔滨最高学府
  为未来设计夯实基础
  —— 叁 ——
  设计了长春、哈尔滨等地
  多座苏联红军纪念塔
  —— 肆 ——
  晚年水彩画创作题材
  多取自哈尔滨的场景
  ▲哈尔滨青年宫。
  作者
  简介
  刘延年 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多篇相关文章在媒体刊发。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20世纪80年代巴吉赤和妻子在澳大利亚。
  ▲年轻时的巴吉赤。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巴吉赤画笔下的尼古拉教堂。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