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4日中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会议议程和人大有关工作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张业遂介绍,本次大会5日上午开幕,11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半。会议期间将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简朴务实的会风。大会将以网络视频方式组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积极支持代表接受视频采访。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个人信息保护法
关于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张业遂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立法提速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立法的质量和社会效果。
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方面,主要是全面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的民主选举制度,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制定监察官法,为正确行使监察权提供法律保障。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是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助力在法治轨道上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在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方面,主要是制定反外国制裁法,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的法律制度;制定陆地国界法,依法规范陆地国界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法,有效应对这一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
在加强民生和社会领域立法方面,主要是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规范;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突出问题。
“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是要尽快把疫情控制住
张业遂说,“动态清零”是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防控方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二是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追踪管理密接人员等,切断传播途径;三是有效救治患者。这个做法的目标是通过快速精准的全链条防控措施,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动态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尽快把疫情控制住。
“虽然这些措施对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波及的范围是有限的。可以保证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和绝大多数人正常的生产生活。任何防控措施都会有一些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代价是值得的。”张业遂说。
张业遂表示,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实际情况,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无论从确诊、死亡的数字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数据看,中国都是世界上防疫工作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做法只会破坏中美互信与合作
谈到中美关系,张业遂说,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就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中方对美政策是一贯和明确的。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于中美各自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包括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成为新时期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
张业遂说,和平共处的关键是相互尊重,包括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合作共赢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美国如何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发展为借口、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做法,只会破坏中美互信与合作,也必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以意识形态划线,拉‘小圈子’,搞集团对抗,都有悖于时代发展潮流,也根本行不通。”张业遂说。
中国不存在所谓“经济胁迫”问题
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中国同所有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张业遂说,1991年,在中国与立陶宛签署的建交公报中,立陶宛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确承诺不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去年11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这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违背立方在中立建交时所作的政治承诺。中国政府对此作出坚决回应,是完全正当的、必然的。目前中立两国关系出现的问题责任完全在立方。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一向主张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不歧视任何国家、任何企业,不存在所谓‘经济胁迫’问题。”张业遂说。
张业遂表示,欧盟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不具有建设性。中方希望欧盟采取客观公正立场,不要将中立之间的问题扩大化或上升至中欧关系层面。
中国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疫苗合作的主要伙伴
谈到疫苗国际合作,张业遂说,疫情暴发初期,习近平主席就郑重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之后,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了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表示要确保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获益。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提供的疫苗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构筑免疫屏障、恢复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发展中国家抗疫的能力、信心和决心。
张业遂说,中国将继续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疫苗合作的主要伙伴。近期,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助力非洲国家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再向东盟国家提供约1.5亿剂的疫苗无偿援助。
张业遂说,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的国际合作。中国一些企业已同多个发展中国家合作生产并灌装疫苗,同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联合生产疫苗协议,初步形成了超过10亿剂的年产能。
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突出的是一个“反”字
关于反外国制裁法,张业遂说,通过立法反制外国制裁、干涉和“长臂管辖”,是很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是一部指向性、针对性很强的专门法律,突出的是一个“反”字。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对那些动辄挥舞制裁大棒的霸凌行径,中国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手段,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国一贯主张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是应对遏制打压的防御措施,与一些国家的“单边制裁”有本质区别。
据新华社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