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顾乡屯那一片片的菜窖

  ▲入冬前在菜窖中腌渍的酸菜。  
  ▲冬季菜窖储藏最多的蔬菜是土豆和白菜。  
  ▲红萝卜、青萝卜也是菜窖冬储的主要蔬菜。  
  ▲寒冬腊月,菜窖内沿儿挂满晶莹冰霜。  
  ▲上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菜窖里接上电灯。  
  □刘世胜
  挖菜窖是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经历过的事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期,菜窖作为每家必备的天然大冰箱,是储存一家人四季所需食材之地,更是储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秋天挖菜窖是个大活计
  场面富有东北风情特色
  上世纪70年代,我家居住在哈尔滨西部顾乡屯的半拉城子。这里是地道的城乡结合部,再往西面去,居住的多数是菜农,到了秋季,放眼望去,一览无垠的菜地种的全是白菜,即便是居住在我们周围的人家,有空地的房前屋后也都种上了白菜。到了霜降前后,人们开始收白菜,储存白菜越冬。
  每年到这个季节,除了买秋菜外,有的人家还有一个大活计,就是挖菜窖来储存蔬菜,挖菜窖的场面富有东北风情特色,仿佛是一幅素描风俗画,铺展在家家户户的院里或门前。
  上世纪中期,居住在道里顾乡一带的人家,到了秋天挖菜窖是很常见的,家家户户或大或小都有一个菜窖,为的是储存一个冬天吃的蔬菜。
  那个时候,物资条件有限,菜窖挖得也很简单,一般菜窖都呈长方形或圆形。长方形的长约五米、宽约三米左右,圆形的直径约在1米多,菜窖深达两米以上,人口多的人家也有挖大菜窖的。
  挖菜窖都是在晚秋进行,晚秋地下水位降低,挖出的菜窖是干爽的。菜窖挖完后,要在里面搪上木杆,生活条件好的人家再铺上油毡纸或旧炕席啥的,生活困难的就用高粱杆铺上,在出入方便的地方留个窖门,然后盖上窖盖。之后,用木方做个小梯子,顺到出入口下,再在窖里的两边墙壁上钉上木橛子,搪上几层木板,主要是摆放白菜、大头菜、芹菜等叶类蔬菜。土豆、大萝卜、胡萝卜等根果类蔬菜都放在地上,用土埋上,这样能保存水分,不会糠。菜下窖后,要隔几天就打开窖口放放空气、换换氧气,省得菜烂。
  谁家菜窖挖得大
  谁家就会过日子
  我家也挖菜窖,菜窖就在我家房前门口的左侧。挖菜窖是一个力气活,需要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深挖,没有一定的体力和功夫是挖不成的。那时,我还在上中学,挖菜窖的主力是父亲,我都是利用星期日或放学时间和弟弟一起当父亲的帮手,主要是往上面提土。我家的菜窖不太大,圆形直桶式的,直径1米,深有3米,挖出土方大约十多立方米,也算不小的工程。
  菜窖挖好后,在窖口用厚木板加保温层做了个窖盖,扣在窖口上,使菜窖既保温又通风。父亲在单位焊了一个铁梯子,人可蹬着铁梯子出入菜窖,铁梯子既结实安全,又不用担心像木梯子那样时间长了易腐烂。窖口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敞开或盖上。那时候还没有冰箱,每家的菜窖就是最好的地下储藏室。
  挖菜窖活很累,也很有趣。乐趣在于有个追求,窖挖得大,储的东西就多,左邻右舍都羡慕,是个过日子人家,一个冬天就有菜吃了,不用干巴巴地啃咸菜条。如果运气好,说不上还可以挖出什么宝贝。有的人家挖菜窖时挖出过以前朝代的铜钱,有的挖出过日本鬼子留下来的炮弹,还有更“幸运”的挖出过“太岁”。“太岁头上动土”是一句俗语,是说触犯强暴有力的人了,“太岁”会给人带来灾祸。而实际上的“太岁”确有其物,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质生物,是一种菌类。挖出来它,不但没有灾祸,当时还可以卖很多的钱。
  菜窖冬暖夏凉
  堪称环保冰箱
  我们家的菜窖,主要是放白菜和土豆,其次才是少量的萝卜等。下窖的白菜要留根,经过适当的晾晒,去掉泥土和黄帮、长叶,修整后才能下窖。由于菜窖面积小,进窖白菜要一棵挨一棵地摆好,每层之间用高粱秸或苞米秸隔开。菜窖管理上要用心,大大咧咧是不行的,稍不经心,就容易导致掉帮烂菜。菜窖温度十分重要,温度低了冻菜,温度高了烂菜。一般适宜温度应保持在摄氏零上一二度左右。白菜要定期检查,按时翻倒,掉帮烂叶要及时清理。土豆窖储要求不那么严格,用筐、袋装着或堆在地上就可以安全过冬。
  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有菜窖是个宝,冬暖夏凉。冬天可以储菜,夏天可以放瓜果、干粮,相当于现在的环保大冰箱。三伏天,工厂下班、学校放学,回到家里,从窖里拽出来冰凉冰凉的西瓜或啤酒,吃上一块,喝上一杯,别提有多爽了。
  菜窖也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孩子们经常唱着《地道战》的曲子,偷偷地钻进左邻右舍的菜窖,那高兴劲儿,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得羡慕。
  菜窖可以藏东西,也可藏人。有时也是怀春男女亲亲嘴、抱一下、约会的好地方。因为那个年代很少有可供男女约会的地方,男欢女爱,也符合人之常情。
  菜窖是物资匮乏年代产物
  现只存于往日岁月回忆中
  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副产品极大丰富,塑料大棚科学种菜遍地开花,蔬菜的品种繁多,不是过去只有单一的白菜、土豆了,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冬天储存白菜、挖菜窖的情景也就少见了。老百姓家的菜窖也是越来越少,窖储蔬菜的习惯在逐渐地改变。也许,真的有一天,菜窖只能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菜窖,物资匮乏年代的产物,老百姓劳动智慧的结晶。每年深秋,听到大街小巷叫卖白菜、土豆的吆喝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去的菜窖,想起自己曾经参与挖菜窖的情景,想起童年和小伙伴儿钻进菜窖里藏猫猫儿,《地道战》的歌声在黑洞洞、清凉凉的菜窖里回荡。想起顾乡屯那些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这不仅仅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希冀,一种渴望,一种壮怀激烈的情致。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片)
  作者简介
  刘世胜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学艺术评论学会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个人曾先后出版随笔集《教你成为赢销高手》、散文集《灵悟拾萃》《神州走笔》《穿越红尘》《抹不去的顾乡屯记忆》等著作。与人合编《魂牵梦绕顾乡情》一书。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