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孩子成了“夜猫子”咋办?
专家给出睡眠健康锦囊

   
  本报讯(记者 刘菊)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孩子居家成了“夜猫子”。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睡眠障碍诊治科主任傅海威说,孩子出现睡眠问题,家长不容忽视,如果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也可能成为健康隐形“杀手”。
  傅海威说,居家期间,明显减少了日照时间和运动时间。孩子们不用去学校,家长们有时会纵容孩子每天迟睡一点点,时间长了,好多孩子熬成了“夜猫子”。日积月累的作息不规律,导致孩子生物钟紊乱,孩子的睡眠问题就出现了。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和监护人的作息安排,制定属于自己家庭特色、灵活可实施的作息表,让孩子的生物钟回归正常,让孩子重获优质睡眠。
  居家上网课,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比较多,使用电子屏幕暴露时间明显增多,而电子产品屏幕会释放蓝光,除了损害孩子的视力,还会减少褪黑素的生成,影响孩子入睡。因此,应该减少孩子的屏幕暴露,多玩一些益智玩具,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拼图,以缓解疫情中孩子的乏味,也可刺激孩子的视听感觉,辅助孩子认识世界。
  另外,可以在每日饮食中添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因为色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成褪黑素,促进孩子睡眠,如可以多食用牛奶、花豆、奶酪、豆腐皮等。除了色氨酸食物,其他营养素也可助眠。
  据介绍,有些孩子睡觉的时候会打呼噜甚至憋气,根本的原因是上气道的狭窄和阻塞,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症,特别是腺样体肥大症更明显。频繁的呼吸暂停导致宝宝睡眠时缺氧,时间久了会对智力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当孩子睡眠质量低下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免疫力。
  医生说,孩子出现睡眠障碍可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这是诊断的金标准。然后根据病因病情,量身制订睡眠计划,纠正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及与失眠相关的不正确睡眠观念,重塑患者的合理认知模式,缓解各种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