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李阿姨的闹心事儿
如此“常回家看看” 我们受不了

  老两口都盼着儿女多来家里,可是如果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吃大喝一顿抬腿就走的那种“常回家看看”呢?爸妈还欢迎吗?还高兴得起来吗?
  1 单位搬到父母家门口儿
  儿子儿媳不请自来蹭午饭
  今年71岁的李阿姨家住道里区,和老伴儿独自生活,唯一的儿子家住香坊区,因与儿媳关系并不密切,多年来,他们各自生活,来往不多,儿子回父母家也经常是一人。
  这天中午11时许,李阿姨和老伴儿正在厨房包饺子,门铃忽然响了。李阿姨举着两只“面手”,隔门镜儿一看,居然是儿子大晟和儿媳来了。于是赶紧开门,惊喜地问:“今儿也不是周末,你们怎么有空过来了?”大晟一边摘口罩,一边往屋闯:“妈,中午做啥饭?饿死我了,我俩早晨还没吃呢。”听说儿子没吃饭,李阿姨暗想,这下可麻烦了,饺子是掐着量包的,肯定不够吃呀。
  “老张,看看冰箱还有速冻饺子吗?拿出来煮了,儿子儿媳回来了。”李阿姨边往厨房走,边喊老伴儿。老伴儿应声打开冰箱看,刚好之前的速冻饺子吃没了。李阿姨催促说:“赶紧出去买两袋吧,剩下的饺子我来包。”大晟进了厨房,冲老妈直撒娇:“妈,我们单位搬这边来了,刚搬过来还没有食堂,单位离您这儿走路顶多10分钟,以后您中午多做点饭吧,我们俩会常来吃的。”儿子和儿媳在一个单位,听说儿子儿媳要常来,李阿姨心里这个高兴,自打儿子结婚,一直住在丈母娘家,离自己远,每个月顶多过来一两次,也经常是一个人回家,感觉这儿子就跟给别人养的一样。这下可好了,想儿子的话随时都能见了。
  知道儿子儿媳饿了,李阿姨赶紧煮饺子,三鲜馅的饺子端上桌,小两口吃得狼吞虎咽。张大爷还没回来,吃完饺子的两人就已经倒在沙发上玩起了游戏。
  后来,张大爷家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咸乎乎的臭味,再一看,儿子把袜子脱了,正“晒”脚呢。张大爷屏住呼吸进了厨房,一边跟老伴儿煮速冻饺子,一边嘀咕:“大晟也不爱踢球呀,脚咋这么臭呢?”李阿姨没好气地说:“你年轻时,脚比大晟可臭多了。”正说着话,李阿姨也闻到一股臭味从客厅那头飘过来。于是,火速给儿子打了洗脚水:“快洗洗脚吧,不光你爸受不了,妈也快扛不住了。”
  整个中午,大晟和媳妇“赖”在老妈家午休,儿子呼噜打得山响,老两口谁也没睡好,光听他伴奏了。大晟临走时,李阿姨哈欠连天,但没忘嘱咐一句:“哪天你们来吃饭,提前打电话,我跟你爸不吃剩饭,怕做多了糟蹋。”
  2 拿父母家当食堂
  儿子舒坦老人累翻
  自打单位搬了家,大晟一周总有三四天往老妈家跑,媳妇虽不是每次都来,但也经常是在大晟盛情邀请下来婆婆家。大晟说,这样还能让婆媳关系更融洽些。大晟是业务经理,上班早晚打卡,其余时间基本是自由的。这样一来,有时大晟在老妈那吃完午饭,下午一犯懒,能睡到三四点,起来去单位打完卡就可以回自己家了。
  最初的两周,李阿姨每天中午伺候大晟两口子吃饭,累是累了点,倒也没觉得是负担。可她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这时间一长,也开始吃不消了。相比之下,老伴儿就没那么淡定了,每次大晟睡懒觉不出去跑业务,张大爷便会捅他腰眼:“该起了,挺大的人,怎么不思进取。”一有这种情况,李阿姨赶紧打圆场:“他也是快四十的人了,用不着咱管他。”
  李阿姨话虽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有点烦,以前老两口吃饭简单清淡,随手一做就完事了。现在为了儿子,顿顿不离肉。人老了手也慢,李阿姨经常从上午九点就陆陆续续准备午饭,搞得自己疲累不堪。有时候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只是儿子一个人来,过后老两口还得吃剩菜。老两口儿早已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现在可好,儿子在外面跑业务没个准点儿,等他吃完饭再收拾利索,连午休都耽搁了。
  有一次,大晟说中午11点半到,结果下午2点才来,李阿姨要去学瑜伽,张大爷想去练京剧,老两口儿就为等他,全给耽误了。那天,大晟走后,李阿姨跟老伴儿嘀咕:“真是怪了,以前大晟不来,挺想他;现在他总来,我怎么有点烦了呢?咱俩是不是越过越‘独’了啊。”“要不,咱想想办法,让他别总过来了。”张大爷也不无感慨地说。
  3 假装出门不给儿子做饭
  谁料家门口碰个正着
  一晃,大晟在老妈家“安营扎寨”已经两个多月了。大晟还跟同事夸耀,老妈做饭手艺好,说得同事都想过去尝尝了。大晟满口答应:“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这天大晟把电话打给老妈,刚提要带同事去吃饭,老妈在电话里快言快语:“我正想找你呢,我和你爸报了个老年团,要去农家院住俩礼拜,等我们回来再说吧。”
  接连几天,大晟都没来打扰,老两口儿可算清静了。他们依照往日的生活规律,按时吃饭,按时午睡,有时结伴遛弯儿,有时分头行动,小日子过得很美。
  一天早晨,老两口儿起床去公园遛弯儿,回来的路上,遇见了上班路上的儿子。看到爸妈,大晟吓了一跳:“咦?您二老不是去农家院了吗?”面对大晟的疑问,老两口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我们有点事提早回来了,过几天还去呢。”
  “那可太好了,今天中午,我带同事上咱家吃饭吧,我都答应人家了。”李阿姨刚想点头,张大爷赶紧拦住:“别说你同事,以后连你也别天天来了,我跟你妈老了,真伺候不动你了。”张大爷说完,拉着老伴儿就走,大晟看着老两口儿远去的背影,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到底是个啥滋味。□刘士帅
  专家谈
  应将“需要父母照顾”转变成“需要照顾父母”
  粗心的儿子没意识到父母照料他已体力不支,疼孩子的爸妈觉得不让孩子来吃饭有点张不开口,于是,善意的谎言成了李阿姨家务事的“解决方案”。然而当谎言被戳穿,两辈人之间就容易形成更深的隔阂。
  两辈人之间应该如何沟通?其实就四个字:实话实说。李阿姨老两口不妨开诚布公地表达,以他们的体力、精力,无法胜任给儿子儿媳准备午间大餐的任务。他们要想中午来歇脚,要么跟父母一样吃简单的,要么自己炒菜或点外卖。当然在沟通中,老人也要注意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只是老了,照顾儿女有心无力,并不是反感、嫌弃孩子给他们找事。
  在儿女心目中,父母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所以粗线条的孩子可能对老人的承受能力缺乏预估,这往往是儿女们的无心之失。经过父母的提醒,儿女们转换角色,把“需要父母照顾”变成“需要照顾父母”,会让两代人相处得更愉悦。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