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紧扣目标一抓到底哈尔滨这样走过不寻常五年

  □本报记者 张焱
  惟其艰难,方需勇毅前行。惟其笃行,方显弥足珍贵。
  过去五年,哈尔滨紧扣既定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一抓到底、久久为功。过去五年,哈尔滨向改革要效益,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过去五年,哈尔滨着力建设“4+4”现代产业新体系,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过去五年,哈尔滨新区迅速崛起,主要经济指标占比高达15.9%。过去五年,哈尔滨以人民为中心,各项民生事业建设大提速大改善。
  持续向改革要效益
  城市“软环境”分值越来越高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下放市级事权643项和市直执法队伍13支,1315个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要件、方式达到全国最优水平,政务事项一次办、网上办覆盖率分别达97%和96%,开办企业、登记财产、建设项目审批等经验成为全国典型。
  市级各类政府投资基金累计为157户企业投资33.2亿元,拨付稳企稳岗基金31.1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贷款710亿元。创立常态化政企沟通“六项制度”,政府失信违诺台账事项全部整治。  
  出台人才新政,引进人才19万人,培养技能人才46.3万人,建成我省首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集团由22户优化整合为14户,新组建哈尔滨设计集团;完成混改119户、处置“僵尸企业”98户,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市场主体超过102万户,增长67.3%,经济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市
  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高达15.9%
  推进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抢抓国家实施高水平开放机遇,着力推动城市发展回归开放特质。累计向新区下放省市事权5139项,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553项,证照分离、评定分离等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市,占全市经济比重由12%提高到15.9%。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速向新区延伸,“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格局初步形成。
  战略谋划并实施重要开放平台建设,自贸试验区复制先进经验217项、推出创新案例109项,外资企业数量增长53.8%。哈尔滨加工贸易产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
  深哈产业园集聚企业368家,成为全国对口合作创新标志和“飞地经济”样板。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6条,太平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2021年对俄货运包机发运7162吨,哈俄班列发运3.9万标箱,分别是2016年的3倍和9.1倍。哈尔滨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恢复设立俄罗斯驻哈总领事馆。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开放平台作用明显。与29个国家38个城市新建友好关系,在境外举办投资及贸易对接会10场,成功开启和举办冰雪城市论坛、“东亚文化之都”、东北亚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国际活动100余场,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持续增强。


  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
  加快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
  以创新创业催生市场主体,实施“雏鹰”等计划,推动市场导入、科技金融和国际合作,累计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中外联合技术创新中心5家,投入4.3亿元支持904个科技项目进入市场、提档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010户发展到2363户。
  以数字经济带动企业发展,建设5G基站1.4万余个。启动并推进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人社、环保、健康医疗、城市安防等智慧云平台建成投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启动实施产业项目、工业项目赋能提质三年攻坚战,持续打造10大产业链、21个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11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两山”理念引领文旅体融合发展,系统性、产业化提升迷人哈夏和国际冰雪节两大节庆活动,改造提升中央大街、秋林商圈、中华巴洛克等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央大街、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分别获评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冰雪大世界、冰雪嘉年华成为国际品牌,哈尔滨百年交响乐团魅力绽放,新组建的芭蕾舞团声名鹊起,两者交相辉映、享誉国内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和哈夏音乐会60周年庆典。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永久落户哈尔滨,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冰盘国际公开赛首次走进亚洲落户哈尔滨。旅游收入年最高突破1500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9500万人次,连续五年荣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跻身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前十位。


  紧盯民生坐标
  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亮点频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0.97万人。
  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社区工作者、公安辅警、消防救援现代职业化队伍和薪酬体系,城乡低保、养老待遇标准持续提高,通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超过5.5亿元。
  建成老年宜居试点社区22个,助老公益服务热线加盟企业达1000余家。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东二环、三环高架体系等路桥项目278个。启动松花江水源上移工程。实施中心城区二次供水改造,惠及居民86.5万户。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7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06万户。困扰26.5万户居民多年的不动产证办理、历史遗留的59个棚改项目2.6万户居民多年未回迁问题得到解决。
  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PM2.5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37微克,为有监测以来最低。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松花江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黑土地保护利用成果显著,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贯彻公园城市理念,连通马家沟、何家沟沿岸景观慢道,升级松花江南岸慢行系统,新增公园游园51处,95处公园游园免费开放、拆墙透绿。
  全面推行林长制,累计造林115.9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扩大公共服务,建设市博物馆群、音乐博物馆和28家智慧图书馆,立法保护历史建筑。完成八区体育中心、市冰球馆改造,建成室内冰上运动气膜馆10个、室外智能健身驿站18个。
  推进6所市属三甲医院新改扩建,建成农村区域医疗中心26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2%,新增中小学学位6.5万个,中小学招生和县管校聘改革取得实效,全市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职业教育实现全国争先晋位。
  强化城市治理,拆除违法建设1182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完善快速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新时代东莱精神在全国推广,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生产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信访积案批量解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提升农业价值链产业链
  “哈尔滨大米”品牌价值969亿元
  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442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416万亩、农业“三减”示范600万亩以上,被认定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着力提升农业价值链产业链,“哈尔滨大米”品牌价值增加到969亿元,尚志食用菌、通河大榛子、宾县雪花肉牛、五常休闲农业迈入国家示范行列,巴彦、延寿等5个县(市)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鸿展燃料乙醇、飞鹤乳品等一批“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3家,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脱贫效果明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2382公里,完成农村改厕8.7万户,农村安全饮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通河、方正被评为国家级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木兰、依兰等4个县入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任务,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新晚报制图/宋占晨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