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到报道后,写给志愿者的信。
志愿者到老人家了解情况。
□胥志红 本报记者 王铁军
“路上遇到失火,你能勇敢去灭火,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帮我找到我的亲弟弟。”近日,哈市一名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看到《新晚报》的报道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报道中的红十字志愿者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志愿者不仅收到了信,还费尽周折帮助老人找到失联26年的亲弟弟,圆了八旬老人的心愿。
一篇报道
引来一封求助信
5月13日,《新晚报》报道了平房区红十字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陈炳旭在驾车途中发现路边厂房院内起火,奋不顾身冲向火场帮忙救援的事迹,一篇《路遇火灾 热心市民铲土灭火》的新闻在读者当中引起关注。
5月15日9时,正在上班的陈炳旭突然收到一条信息,称有一封转发给自己的信件。得知这是一封求助信,他请假去邮局取回了信,并交到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邹艳玲的手中。
原来,这是82岁的独居杨奶奶从香坊区发来的手写信。老人在信里写道:她独居,今年82岁了,在近一段时间,突然时时想念起自己的亲弟弟,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越想心越慌,不知道怎么办。杨奶奶心中一直有一个结,就是与唯一的亲弟弟失联了26年。如今她年老体弱,迫切需要有亲人能到身边来看看。
老人想寻亲,但是,她不知该如何办。由于老人经常看《新晚报》,而且还把以前对志愿者的报道剪下来保存,因此对四叶草的印象很深。她在5月13日的《新晚报》中看到四叶草志愿者奋勇救火的报道后,确定这些志愿者都有一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心,于是终于鼓起勇气,拿起笔给陈炳旭写了一封求助信,请求帮助寻找自己的亲弟弟。
从信中了解到杨奶奶弟弟的姓名和年纪后,邹艳玲让所有的志愿者帮助查询,几经周折才查到有一位与杨奶奶弟弟年纪相仿且同名同姓的人,但没有联系方式,无法确认,志愿者又费尽周折查到该人妻子的联系方式。邹艳玲将这些信息收存好,出门买了一箱鲜奶、草莓、葡萄、糕点等。
离散26年的亲人
终于被找到
当天11时,邹艳玲与安喜凤、常亮、胥志红等几位志愿者一同从平房区驱车前往香坊区,去看望杨奶奶。经过近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杨奶奶家门,听说是四叶草的志愿者,老人打开房门的瞬间,脸上露出了惊讶和欣喜的表情。没想到,一封求助信让志愿者们这么快就来到了她的身边。大伙儿将准备的礼物送给老人,随后与老人聊了起来。
说起往事,杨奶奶老泪纵横,她的老伴和儿女都已经不在人世,老人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多年,随着日渐衰老,身体也每况愈下,可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于是老人想找到失联的弟弟。找到亲人就有了依靠,生活上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邹艳玲问道:“除了弟弟,你还记得你弟妹的名字吗?”,杨奶奶想了一下说“记得”。随后,老人说出了弟妹的姓名。邹艳玲一听,与所收存信息的人员姓名相吻合,于是兴奋地掏出手机挂通了电话。“我们是四叶草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受您大姑姐委托,帮她找弟弟,她非常想念你们。我们现在就在你大姑姐家,请您与她说几句话吧。”随后,她将手机交给杨奶奶。
杨奶奶双手颤抖着接过电话,听到话筒中传来亲人的问候声,老人顿时哽咽起来,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离散26年的亲人,终于被找到了。通过话筒,她们互诉着多年的思念与牵挂。
由一封信引出的求助寻亲,四叶草志愿者迅速行动,帮助八旬杨奶奶找到失联26年的亲人,不仅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事,也给她带来了来自素不相识的志愿者的关爱和安慰。
“我都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找到弟弟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我给你们鞠一躬吧。”老人将志愿者送下楼,不由自主地鞠了一躬。
临别时,志愿者对杨奶奶说:“您如果再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尽管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