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云
法医解剖了一具尸体,回家看到烧鹅后就开始狂吐,一连吐了一个礼拜;拍戏时“巨人观”的腐尸把真法医吓了一跳;几个俊男美女演员一起看尸体解剖纪录片,导演看吐了,他们还在坚持……悬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在优酷开播后的第一集就是“女尸生子”,非常惊悚,对凶案现场的高度还原被称为“吓饭剧”。这部剧改编自“中国十大悬疑作家”秦明的《尸语者》,秦明本身是安徽省公安厅的法医专家,但“读心者”开播后却有网友质疑,“给尸体开颅用手术刀不对”。
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施磊,这位圈内有名的“戏精导演”大曝拍摄幕后和法医轶事,相当酸爽!
A 精益求精
打造尸体道具
导演施磊毕业于香港天映娱乐电影专业,拍摄过非常受欢迎的悬疑探案网剧《S.C.I.谜案集》,他的“港普”虽然非常普通,但香港导演真的是又敢拍、又敢说。拍摄法医题材涉及大量尸体道具,原著小说《尸语者》是根据秦明亲身参与的真实案例改编,为了制作逼真的“尸体”,导演让人翻查了真实案件的尸体照片,精益求精打造尸体道具,道具成品出来都拍照发给秦明,让他把关,还请了真的法医在剧组做拍摄指导。
第一集的“巨人观”尸体非常惊悚,道具组真的做了一个肿胀得非常巨大的“腐尸”,做得太逼真了,把现场指导的法医吓了一跳。法医坐在施磊旁边看监视器,不敢置信地反复确认,“导演你真的敢这么拍?真的这样拍吗?这样的话,我也要追着看呢。”现场拍摄加上灯光布景,不但演员经常被吓到,连真的法医都感受到了恐怖和真实感。
“他是法医,天天摸尸体,我们不要碰到他。”施磊说自己的创作初心是让大家了解法医真实的一面,改变一些人对这个职业的排斥,“法医是守护生命尊严的最后一个关口,读尸断语,为死者伸冤。他们经常三四十个小时回不了家,就对着一个尸体,身上的味道会留存好几天,这些都是他们为追寻真相作出的贡献。希望通过这个剧让大家明白,法医的贡献不只是对尸体,也是在辅助活着的人走出阴影,大家多关爱这个行业的人。”
B 演员“围观”尸体解剖
“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已经多次被影视化,张若昀演过《法医秦明》、经超的《法医秦明之幸存者》,还有张雨剑版的《法医秦明之无声的证词》,而这一次《法医秦明之读心者》被称作“青春版法医秦明”,主人公秦明刚刚大学毕业,初入社会。秦明为了调查当年母亲遇害的真相,只身来到母亲老家龙番市,意外卷入了一系列谋杀案,破案过程中,他经常被童年心理阴影困扰。
施磊没有选择大明星,三位主演张耀、汤敏和彭楚粤都很年轻,他觉得这三位演员很贴合人物,“秦明也是从初入职场慢慢成长为一位成熟法医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剧里能看到他如何一步步卸下心理防线,看到他的成长。”
三位演员非常敬业,跟着法医提前学习,还自己找了专业解剖的纪录片看。施磊跟着他们看过一次,结果看吐了,但三个演员强忍着一直看下去,让导演佩服他们的专业。在摄影棚里拍摄时,温度高达40℃,演员们穿着五件套的防护服,拍得快中暑了,没有人抱怨,反而是导演想起来就碎碎念,“真的心疼”。
C 法医看见烧鹅
吐了一个礼拜
演员们都是帅哥美女,剧中的情感戏也备受关注,施磊表示,他希望展现法医生活中的一面,“他们和我们生活中的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拍摄过程中,剧组采访了很多法医,“大家都觉得法医是冰冷的,接触真正的法医之后,才发现他们跟我们一样也会害怕。有个法医解剖完尸体后,回到家老婆给他点了只烧鹅,法医一看到烧鹅就想起了尸体,马上吐了,连着吐了一个礼拜。”
“代孕妈妈”带着肚子里的孩子,想和自己的情人逃跑,结果被“客户”发现杀害,还引出了“荔枝园闹鬼事件”……这部剧看起来像玩一场大型线上剧本杀,但施磊有意让案件侦破回归到人性和社会层面,剧中涉及了代孕、原生家庭关系、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等社会话题,“最后要留下警示,希望每一个迷途的人能够重新回到正轨,不要再重蹈覆辙,要引以为戒。”
D “戏精导演”
是个“尸体”
施磊认为法医应该是一个温暖人心的职业,“帮助了很多死者,给他们伸冤。这部剧还有一个创新是看到法医真实的一面,因此拍摄了很多日常的法医生活。”主创用大量时间和原著作者法医秦明讨论情节,结合秦明的实践经验反复打磨。秦明很忙,但收到问题哪怕凌晨三四点也会马上给回答。
至于网友质疑开颅用手术刀,而不是电锯,施磊回应,拍摄时跟组的法医和播出前看片的法医都认为没有问题,“开颅必须把头皮割开,翻开以后,才能再拿开颅的锯,把骨头锯开。因为后面锯开颅骨的画面太血腥恐怖,我们不能拍出来,不过在后面十七十八集吧,保留了开颅的一个特写。”
施磊拍戏会亲自给演员做示范,各种“妖娆演示”成了网络段子,被称为“戏精导演”,这部剧中施磊也演了个保安,而且还偷偷埋了“彩蛋”,“在最后的时候,我演了一具尸体,希望观众可以带着好奇去找导演,为什么他会演一个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