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百年前 哈埠就有了汽车学校

        20世纪初停在道里秋林洋行前的汽车。   20世纪30年代停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的汽车。   20世纪20年代的佛尔得(福特)汽车学校广告。 
  万国汽车火犁学校教员和毕业生合影。 
  1938年万国自动车火犁专门传习所中国学生毕业证。 
  20世纪40年代初中央大街上行驶的汽车。   
  □宋兴文
  哈尔滨是中国较早接触汽车文明的城市之一,20世纪初俄国人就开始在哈尔滨经营汽车出租业务;到了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汽车,主要是私人自用、商业运营等。汽车司机更是作为新兴职业,颇受年轻人青睐。
  壹
  20世纪初
  哈尔滨就有营业小汽车
  汽车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标志产物,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一年后汽车就投入商用。1901年汽车进入中国,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从此中国开始出现汽车。
  哈尔滨是中国较早接触汽车文明的城市之一,早在1903年俄国人图尔金就从法国引进了小汽车,在哈尔滨从事汽车出租生意。1904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建造的官邸中专门设有汽车司机房间。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数量在哈尔滨迅速增加,汽车经销业成为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哈尔滨已经有各种汽车567辆,其中私人自用小汽车99辆,营业用小汽车264辆,官用小汽车83辆,大型乘用汽车110辆,载货汽车11辆。至1930年时,俄侨在哈尔滨经销汽车的洋行有16家之多。
  贰
  汽车司机因时髦
  颇受年轻人青睐
  1926年胡适先生旅欧途经哈尔滨时,看到“一到了‘道里’,只见电车与汽车,不见一部人力车。‘道外’的东洋车可以拉到‘道里’,但不准再拉客,只可拉空车回去”,由此发出了哈尔滨“这不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界点吗?”的感叹。
  1931年朱自清先生旅欧经停哈尔滨,他评价哈尔滨的汽车“又多!又贱!又快!满街是的,一扬手就来,和北平洋车一样”,“这里我是第一次接触汽车文明了。上海汽车也许比这儿多,但太贵族了,没有多少意思”。他还提到了哈尔滨的汽车司机:“开车的俄国人居多,开得棒极了;拐弯,倒车,简直行所无事,还让你一点不担心。巴黎伦敦自然有高妙的车手,但车马填咽,显不出本领”。
  随着哈尔滨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对汽车司机的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汽车驾驶学校在哈尔滨应运而生。其实,即使是在20世纪80年代,汽车司机在中国也是一份比较不错的职业,更何况,在当年距离汽车发明不过30余年的哈尔滨,作为一份新兴职业和技能,开车很时髦,非常受年轻人青睐。
  叁
  汽车学校是国际化的
  课程丰富男女均可学习
  哈尔滨历史上的汽车学校也是国际化的,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们在汽车学校里学习如何开汽车、如何修理汽车,也在这里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驾驶。
  到了1926年,哈尔滨已经有6家汽车驾驶学校,学员145名,其中俄国学员70名,中国学员75名。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已有的知名汽车驾驶学校有远东贝尔格曼汽车学校、尤·契尔文克汽车学校、弗·福克斯汽车学校、佛尔得汽车学校、四拉悦汽车工厂自动汽车学校、卜拉葛汽车学校、万国汽车火犁学校、万国农具公司附设汽车火犁学校等。
  佛尔得汽车学校、卜拉葛汽车学校、四拉悦汽车工厂自动汽车学校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办的,佛尔得汽车学校的地址在南岗邮政街82号,学费60块大洋,学期两至三个月;它的对面就是佛尔得汽车学校;四拉悦汽车工厂自动汽车学校与这两所学校紧邻,地址在南岗邮政街83号,学期是三个月。
  1922年开办的万国农具公司附设汽车火犁学校是美国万国农具公司在哈尔滨设立的分公司,地址在南岗阿什河街德国领事馆隔壁。学费60卢布,学期也是三个月,教授的科目包括内燃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和拖拉机的组装、拆卸和维修以及驾驶。
  万国汽车火犁学校又名万国汽车火犁专门传习所,1924年由俄侨开办,地址在道里斜纹二蹚子街24号院内,后迁至斜纹三道街20号院内。火犁就是拖拉机,该校开设三个班,分别教授汽车驾驶、汽车修理和拖拉机等农机驾驶。学期一般为三个月,全天分时段教学,到了1937年该校已经培训了2000余名汽车司机。
  1940年在这所学校开办十六周年之际,特刊登广告,列出“与他校所不同者”六大特点:1.将汽车课程分为电气、机械、分卸、修理四部门,各部特聘专门人才担任老师。2.庆祝开业十六周年,驾驶实习次数增至32次或48次。3.学校可以提供住宿,外地学员能省钱。4.学科分为三个班,按需自由选择,汽车驾驶速成班一个半月,汽车驾驶普通班三个半月,汽车修理班七个月至一年。5.学费低廉,对团体和机关单位尤其优惠。6.学员不限男女,稍通中文即可。
  百年前,这些汽车学校让当时的哈尔滨人能比较便利地接触到汽车,学习到汽车驾驶,这也是对哈尔滨这座城市时髦、洋气的生动注解之一。特别是在80年前,作为新生事物的汽车、汽车驾驶、汽车修理,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宋兴文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哈尔滨饮食历史研究者,哈尔滨城史文物收藏者。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