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是高考查分的日子,莘莘学子在网上查询成绩,屏幕一闪,鼠标一点,尘埃落定,百感交集。古代放榜之时,又是什么情形?古代考生面对高中或落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
□臧 磊
唐朝考生
凌晨集结
等待唱名放榜
唐朝时,放榜通常在二三月份,时称春榜。唐初,放榜前还要唱名。凌晨时分,考生们会聚在尚书省,一起等待成绩公布,佚名《大唐传载》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开元中,进士唱第于尚书省。其策试者并集于都堂……”说的是主司考官当面唱名,被唱者及第,所有考生自然屏息静候。
被唱到的自然开心,这表示考中了,没被唱到的就不免情绪低落。
中晚唐后,则改由礼部处置,不再唱第,直接放榜。成绩张贴在礼部南院的墙上,“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不光是举子们等着看,看热闹的人也很多。唐元和六年,因为看榜人太多,还曾把贴榜文的墙都给挤倒了。
全民狂欢
官员富人
也来“榜下捉婿”
放榜,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不只是举子个人的事,它更像是一场全民狂欢。“榜下捉婿”就发生在这个年代。对官员和富人们来说,这些中举之人,无疑是一支绩优股。
以北宋名相、文学家富弼的女婿冯京为例。冯京是宋仁宗皇祐元年的状元,年轻未婚,仪表非凡,仁宗张皇后的伯父张尧佐“欲妻以女”。为争这个女婿,竟假传圣旨,还把嫁妆单子拿给他看。但冯京笑而不看,拒绝了。
看中冯京的不止一家。张耆也是皇室外戚,他对冯京也是“欲妻以女,使吏卒拥至其家”,冯京也拒绝了。后来他成了德高望重的宰相富弼的女婿。
落第者众生相
有人黯然回乡
还有的怒撕榜文
既然是考试,有中举就有落第。《儒林外史》中范进从二十多岁考到五十,终于中举,喜极而疯;吴承恩才华横溢,却屡试不中,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小小的岁贡生,最终远离官场,贫老以终。
孟郊出身贫苦,四十一岁不惑之年才第一次有资格到京中进行进士的考试,两次均不中,直到第三次才考中了进士。而滞留京城的时间并不好过,因为家境贫寒,他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困难。
唐元和年间,有一名举子名落孙山后,因情绪过于激动,竟冲进护栏,撕烂了榜文。更多的考生则是黯然回乡,或就地苦读,来年再战。
据《扬子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