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哈铁图书馆的百年源流

图书馆馆舍。  
 
  不同时期的庭院大门。  
  1925年的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馆舍。  
  笔者在街头地摊购买的1904年版馆藏图书。  
  说起哈埠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图书馆,当属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它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堪称哈尔滨图书馆之最。这座图书馆以收集近代工业文明,特别是铁路管理和发展的书籍为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铁路员工提供了阅读服务和资料查询的便利。
  □郑琦
  — 壹 —
  百年前
  哈埠最早的铁路员工阅览室
  哈埠最早的图书馆最初由当时中东铁路工程局发起创立。1898年6月先期到达哈尔滨的中东铁路建设者们,多数是受过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读书对于他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最初在相关人员的倡导下,将中东铁路工程局人员随身携带而来的部分书籍集中起来管理,供大家借阅。这个设在老哈尔滨(现今香坊区)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的图书阅览室,就是后来哈尔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图书馆的雏形。
  随着中东铁路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1902年在哈尔滨新市街开办了第一个铁路员工图书馆,由铁路出资700卢布作为设备费,每月按10卢布开支,初次购置书刊300册。最初的馆舍是使用原本为中东铁路管理局首任局长霍尔瓦特设计建造的高级住宅,地址是现今南岗区耀景街22号。
  这座图书馆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建筑,设计独特,环境优雅,舒适宜人,阅览大厅宽敞明亮。因哈尔滨建城之初被称作松花江市,故图书馆最初名称为松花江市图书阅览室。后来在中东铁路俱乐部成立时,这个图书阅览室被合并成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图书馆又有了一笔经费可利用,图书馆的藏书也日益丰富起来。
  — 贰 —
  从阅览室到图书馆
  藏书日益丰富
  1925年这座图书馆改称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1929年夏中央图书馆被东省特别区教育厅接管。1930年3月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会议通过华方提案:原中央图书馆名义不符,又改称中东铁路职员图书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图书馆从此备受日伪限制。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间被伪哈尔滨警察厅查封,大批图书被没收。1935年3月23日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人之后,满铁接收了图书馆,图书馆先定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央图书馆,同年5月10日改为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图书馆还曾有过北满铁路中央图书馆、铁道总局图书馆等称谓。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图书馆回到人民的怀抱,重新焕发了青春。
  1950年4月至1952年12月,中苏共管中国长春铁路期间,图书馆的名称是中长铁路中央图书馆。中长铁路管理局撤消后,1953年改馆名为哈尔滨铁路图书馆,使用至今。
  据中东铁路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在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馆址被迫辗转迁移数次。1905年末至1907年3月,图书馆和俱乐部一起被沙俄军方封闭,1917年图书馆曾一度搬迁到海关街办馆。
  俄国“十月革命”后,这时中东铁路已拥有员工两万多人,同时还资助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法政大学两所大学办学,如此大的企业需要各种专业及普通书刊的程度是不难想象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决定,把局内及沿线各单位的图书集中起来,重新组成图书管理机构,扩大原来的俱乐部图书馆,设立一所涵盖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以满足广大员工和铁路业务的需要。
  1925年10月3日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成立并正式开馆。此时的图书馆不仅满足了广大员工的文化科技方面的需求,还为铁路内部业务专家、大学里的教授们写作及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取得了成果。
  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新馆开馆不久,馆址就被苏联总领事馆占用,改作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使用。1931年秋图书馆又迁址到大直街与耀景街交口处的原中东铁路督办官邸办馆。从此这座占地面积很大的中东铁路官房就成为中东铁路、北满铁路、中长铁路、人民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图书馆馆舍,长达42年之久。
  被安置到新馆舍的图书馆,不但使用面积较大,而且馆藏图书也更加丰富起来,成为东方一大图书馆。馆舍环境非常幽美,整个庭院犹如一座小公园。庭院内除有榆树、白桦树、胡桃树以外,还植有多种果树和名贵的白杨。建筑物爬满葡萄藤。春夏时节,庭院花坛内的鲜花争奇斗艳,丁香、果树繁花盛开,香味宜人,树木苍翠。假山、八角凉亭以及曲线型马蹄腿长坐椅,为读者看书休息提供舒适方便。
  — 叁 —
  哈铁图书馆
  成为铁路员工的良师益友
  早年的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馆藏图书甚丰,种类齐全。除中文图书外,还藏有数量可观的俄、日、美、英、法、德等外文书籍,其中以俄文书籍为多,仅各种报刊、杂志就有二百多种。
  有资料记载,中央图书馆曾与苏联国内66家研究机关及外国44处研究机构保持联系,互相交换出版物,其数目达500种以上。1927年11月当局以“宣传赤化”为名,没收销毁大量图书,使得馆藏图书明显减少。1929年7月中东铁路图书馆和铁路其他所有图书馆被东省特别区教育厅和警察总管理处接收,使图书管理又一次受到了冲击。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先后受到两次严重冲击,毁书两万余册。封存剩余图书,勒令闭馆,直至1972年图书馆才重新开馆。
  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疏于管理,哈尔滨铁路图书馆又有一部分图书散失到了社会上。笔者曾在省、市图书馆,大专院校资料室及古旧市场、地摊和个人手中,见到过相当数量的带有中东铁路图书馆藏书印记的资料性图书、画册等。笔者也曾在哈市古玩市场及地摊购得过馆藏的极具史料价值的图书资料。
  1973年由于铁路改造建设需要,哈尔滨铁路图书馆迁至大直街哈铁文化宫(现今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右侧房间),将原文化宫舞厅改为藏书库,二楼报告厅改为职工阅览室,并设借书部和儿童阅览室。图书馆极其重视儿童阅读,每年的学生寒暑假和重大节假纪念日,都主动配合学校搞一些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尽沧桑,度过了整整一百二十个春秋的哈铁图书馆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铁路员工提供了阅读服务和资料查询的便利,成为铁路员工的良师益友。2016年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开工建设,图书馆馆舍被占用,闭馆至今。
  作者简介
  郑琦  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