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参加军训后合影。
今年这个夏天,是2000年出生的第一批00后大学毕业之后进入职场的第一年。据数据统计,今年全国有1076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前一年增加了167万人。00后职场新人呈现了新的特点:挑工作、慢就业,对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挑企业更强调合眼缘。如果认可了公司,入职后干劲很大。
□本报记者 万佳
壹
毕业生不着急就业
从秋招挑到春招
“现在年轻人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着急就业。”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人事专员朱琳说,以前是企业挑员工,现在是学生挑企业。
朱琳做了四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明显感觉这几年招聘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秋招不着急,春招还能看”。过去大学生毕业就业基本集中在秋招,只有极少数学生等来年的春招再找工作。但是,从最近一两年招聘会看来,在春招会上的大学生也很优秀,其实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发生变化。
“现在年轻人的就业季应该说比之前的毕业生更长了。”我省某物流公司人力主管说,过去毕业生赶在大四最后半年就着急忙慌找工作,而现在的年轻人有的甚至已经毕业一年了,还在找工作。“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慢就业的行列。作为90后,我很理解他们的心理,很想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想随波逐流。”
贰
父母也不着急
多数不干涉孩子个人选择
很多企业人力主管感到,如今的父母在对待孩子就业问题上也更加开明,几乎不会干涉孩子的选择。哈尔滨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00后第一批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更希望孩子找一份安稳的体制内工作。
侯锐已经毕业一年多了,至今没有工作过一天。“不是我不想找工作,是没有适合我的。这一年我也没闲着,一边找工作,一边考公务员,还考下了驾照,父母给买了一台新车练手。”今年毕业的张雅茹虽然顺利找到了工作,之后却在家长的参谋下又自愿放弃了。“爸爸妈妈说公司离家远,女孩子每天回家不安全,就让我把工作辞了,安心在家准备考公务员。”
叁
回归最初的起点 多半选择就近就业
经过了上大学时想要逃离父母的时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又回归到了最初的起点。哈尔滨籍大学毕业生张凯宁发现,许多同学最后的毕业去向都选在老家所在省市。
“来我们单位的职场新人基本都是省内高校毕业生,或者是南方院校毕业后选择回到哈尔滨的。”朱琳说,对于这些新人来说,在哈尔滨就业,距离家不远,方便回家照顾父母。某商业投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毕倩茹表示,来公司应聘的学生一半以上都是哈市本地人,约占六成左右,剩下四成为省内其他地区。
我省某物流公司人力资源主管也表示,曾经接触过几个人才,他们去南方几年后又重回哈尔滨。“问起原因,他们都表示,外边虽然赚得多,但工作压力也更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生子、抚养老人等顾虑都摆在眼前,于是选择回来。”
肆
对社会认知不够 薪资预期过高
“现在大学生应聘最关注的问题是工资待遇,不管有啥福利待遇,最后得看能拿到手的有多少钱。”毕倩茹说。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每年大概招聘10个左右毕业生,层次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其中硕士层次人才最多,工作内容主要是从事科学研究。“以硕士为例,第一年的薪资水平大概10万元左右。许多毕业生对薪资期待很高,往往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同类机构比较,会说北京同类公司会给出十七八万元的年薪。”朱琳说。
“我面试时,许多毕业生说到预期工资,有的说每月至少5000元打底,有的要上万元。实际上,就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职场新人的月薪也不是都很高。” 某医药公司董事会秘书兼人资行政副总经理刘霄刚说,“现在大学生普遍对社会求职现状不是十分了解,对公司面对的竞争压力更是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高,反映出来就是对薪资待遇期待比较高。”刘霄刚说,当然,应聘者求职过程中对薪资的预期是不断变化的,一路面试走下来,到求职最后阶段,基本都回归到理性阶段。”
伍
入职后干劲儿大 毕业就找工作不是唯一选择
今年刚毕业的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生张凯宁在位于山东潍坊的一家大型印刷企业入职已经一个多月,轮岗轮到第三个岗位。张凯宁应聘的岗位是驻外贸易,作为俄语专业毕业生,他未来可能会在全球各地跑业务,下一步很有可能被公司派到东南亚地区。
“对于我们来说,大学毕业找工作真的不是唯一选择。”张凯宁说,他们班20多个同学,除了3位保研、4位考上研究生,只有七八人找了工作,剩下的还处在犹豫、徘徊阶段。“我的一个同学,父母想让他回自己家的公司工作,但他还想再考虑考虑。我们学校的石油、地质勘探等重点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一半以上学生选择留校深造。” 各用人企业也感到,年轻人对企业有了更高的要求,挑企业更强调合眼缘。他们更关注团队的配置、领导和同事都多大年龄、哪个高校毕业。“这两年的应聘者确实很有个性。”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说,应聘者看企业并不看企业有多大、平台有多好,而是更看中面试的第一感觉,之后他们会感受整体在岗环境。如果认可这个公司,入职后干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