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上世纪30年代在哈生根
省运赛场牵出中国式摔跤“阿甘”们

  金铭滨  
  赵永滨   
  宫照麟  
  □徐洋 刁佳帅 本报记者 张堃雷
  在中华巴洛克的古色街道与大戏台比武擂台的交相辉映中,一曲民乐合奏《沧海一声笑》拉开了本届省运会中国式摔跤的比赛序幕。国跤手们站在擂台上,威风凛凛,仿佛武林高手比武对决。台下不时传来观众们的叫好声和助威声,将比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经过3天的争夺,黑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中国式摔跤比赛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大戏台落幕。全部26枚金牌,东道主哈尔滨队一骑绝尘,斩获了其中的10枚金牌。
  摔跤手们在擂台上的飒爽英姿,也勾陈出哈尔滨、黑龙江中国式摔跤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哈尔滨轴承厂、东安厂、量具刃具厂,众多工人练习中国跤——
  盛极一时,上世纪30年代在哈尔滨生根,他的编号:001
  中国式摔跤是省运会唯一一个将赛场置于室外的单项比赛。之所以如此,裁判长宫照麟介绍说:“把赛场设在道外中华巴洛克进行室外比赛,一是中国式摔跤在上世纪30年代来到这里,这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二是要让中国式摔跤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重归到群众中,更加接地气,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参与这项运动;三是通过赛事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助力经济发展。”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式摔跤在哈尔滨生根,在老道外巴洛克百花园发芽,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盛行后几经沉浮。近年来,中国式摔跤等民族体育项目再一次焕发生机,阔别大赛30年的中国式摔跤重归全运会等全国重大赛事,并且走向国际赛场。
  宫照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式摔跤在黑龙江发展得非常好。当时哈尔滨市总工会经常组织比赛,轴承厂、东安厂、量具刃具厂等这些大厂都有很多练习中国式摔跤的工人。”
  在那个中国式摔跤最火热的时期,在王为学、杨佩龙老师的指导下,黑龙江出现了一大批国跤好手。李忠山、杨喜滨、姜佰秋、王凤来、李铁增、任守滨、韩学忠、兰希波、宝力德等在省内国跤界都很有名望,很多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宫照麟就是其中之一。
  1965年,宫照麟出生在哈尔滨,曾三次参加哈尔滨市中国式摔跤比赛并拿到过冠军。宫照麟后来转入裁判工作,1988年成为首位中国式摔跤省一级裁判员,编号001;2016年又取得中国式摔跤最高级别——国家级裁判员资质。
  轴承厂文化宫,训练地点几经迁移——
  热潮冷却,冰城国跤人四十载初心不改,他还要再干十年
  看着赛场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看台下的金铭滨微笑着点了点头。作为见证了中国式摔跤在哈尔滨从盛到衰再重新崛起的亲历者,66岁的金铭滨感慨良多。
  金铭滨说,“我1979年开始练习中国式摔跤,当时中国跤在哈尔滨非常盛行,厂子、公园都能看到有人在练这个。”
  但随着1992年中国式摔跤从全运会项目中被“拿”下来,中国式摔跤的热潮也渐渐冷了下来。为了能让中国跤在黑龙江延续下去,金铭滨一直坚持组织爱好者一块练习。2009年前后,满怀着对中国跤的热爱之情,金铭滨开始收徒传艺。“招人、租场地、组织比赛,都是自费的。那时候主要是在轴承厂文化宫训练,中间也搬了好几个地方。”
  从1979年接触到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金铭滨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跤的推广。“中国跤不能断了!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要再干上十年。”金铭滨说。
  电影《摔跤吧!爸爸》让他几度落泪——
  中国跤薪火新时代得以传承,他希望“女”承父业
  中国式摔跤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至今,星火相传,离不开一代代国跤人的执着与付出。如今,80后一代人承前启后,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国式摔跤的中坚力量。赵永滨便是其中之一,他对中国式摔跤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痴迷与执着。
  1984年出生的赵永滨,20岁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量具刃具厂工作。从2004年起,赵永滨四处打探中国式摔跤的消息,怎奈一直没有结果。直到2015年,在苦苦探寻十一年后,赵永滨通过QQ上的一条信息,辗转联系上了金铭滨老师,从此走进了中国式摔跤的大门。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裁判员培训班,赵永滨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国家三级裁判员资质。
  “或许我真的没有机会参加比赛了,但我希望女儿能帮我实现梦想!”赵永滨当了爸爸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望女成凤的他每次看《摔跤吧!爸爸》时,都禁不住落下男儿泪。
  如今,女儿已经7岁,赵永滨会带女儿去摔跤馆,培养她的兴趣。“中国式摔跤要发扬,需要一代一代人来传承,我希望女儿能喜欢上这项民族传统体育。”
  结语
  民族自信和文化自强成为时代强音,民族传统体育方兴未艾,中国式摔跤——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再度迎来了春天,全国各项锦标赛、冠军赛及地方赛事如火如荼。在阔别了近30年后,2021年,中国式摔跤再次回到全运会大家庭。而正是有了这几代人如同“阿甘”一样的坚守,同心同德,为民族传统体育复兴大业添砖加瓦,才让中国式摔跤在这片大地上继续发扬和传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省运会起步,国跤未来可期。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