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英(左二)和赵秉乾(左一)与老年大学同学一起朗诵诗词。 《桑榆情怀》诗词集封面。 和煦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晨雾,洒在窗沿。这日,湖北省襄阳市86岁的赵秉乾提笔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诗句,他的老伴儿李家英在一旁用丹青妙笔绘荷花。琴瑟和鸣,岁月静好,携手走过62载的他们,将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情画意。
-01-
退休携手“上大学”
一学就是20年
爱情,是风雨中的依赖,也是历经坎坷后的寻常。他们是中学同班同学,后来又在一起工作。在老乡和同窗的催化剂作用下,两人自然而然结为连理。
退休后,热爱学习、志趣相投的他们,携手走进了老年大学,先后报了诗词班和吟诵班,同桌学习。然而,意外总是不期而至。
古稀之年,赵秉乾被查出患上食道癌。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他选择学以忘痛,而李家英则选择不离不弃。凭着对学习的渴望,很快两人重返校园。在老年大学的二十年间,奋斗、奋斗、再奋斗,成为老两口的座右铭。
夫妻二人的老师孟凡感慨道,这对夫妻是班里的模范学员,家住得最远,但上课却到得最早。课上,他们勤学好问;课下,他们超额完成作业,还坚持摘抄。每次,一旦创作出新的诗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拿给老师品评、斧正。后来即使毕业,他们依然经常拿着原创诗词作品到老师家中请教、交流,学习热情让人尊敬。
赵秉乾说,他和老伴儿早已将读诗词、背诗词、学诗词,视为生活的一部分。2015年至2019年,夫妻俩共创作诗词百余首,还将他们多年来收集和原创的诗词整理、打印成三本诗词集,赠送给学校、师生和亲朋。
如果说学习诗词是二人的共同喜好,那书法和绘画则是二人的各自欢喜。“学习书法既健身又修心,我喜爱苍劲优美、古朴肃穆的篆书,追求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境。”赵秉乾说。
而性子本就温润的李家英更喜欢绘画,她的画风处处透着清逸、淡然。
-02-
合力创作诗词集
传递热爱与力量
三本诗词集里,夫妻二人最珍视的就是《桑榆情怀》。在《桑榆情怀》这本诗词集里,夫妻二人挑选了20幅书法作品,把属于他们夫妻二人的诗情画意装进了这本诗词集里,传递出热爱与力量。
赵秉乾说,那是他与老伴儿辛勤耕耘的结晶,也是他们在老年大学的独家记忆。
“翁媪八旬学书画,不想清闲图个啥?练字练画练人品,挥毫泼墨映彩霞。”“人生暮年艺趣生,吟诵古诗觅知音。朝朝暮暮不休止,不负恩师良苦心。”
翻开《桑榆情怀》,内容由五言古绝、七言古绝、五言古风、七言古风、微型词五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渗透着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老年大学的情感。
李家英说,她和老伴儿是这本诗词集的第一作者,也是彼此的第一读者。他们互挑毛病,多次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03-
相知相守62载
心藏小爱传大爱
相爱相守62载,皱纹爬上鬓角,爱情在岁月里沉淀。
李家英说,她和老伴儿一辈子没红过脸、吵过架,信任与包容就是他们婚姻幸福的秘诀。
“没有天生适合的两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磨合而靠近的两颗心”,赵秉乾说,“遇到意见分歧时,她总是让我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我也会全力支持她的决定。”
退休后,共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步伐一致,感情也随之升温。
现在夫妻俩每天一个写诗、一个作画,把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情画意。
除了将爱留在彼此心间,他们还将爱传递到社会。
清晨的街路上,寂静安宁,耳边回荡着清洁工挥动扫帚的声音。刚从早餐店吃完早餐的赵秉乾和李家英,把一笼包子递给一位清洁女工,“姑娘,还没吃饭吧?快趁热吃了。”刚刚扫完街道,正拄着扫帚站在路边休息的清洁女工,看着眼前这份特别的礼物,备受感动。这样的温暖,是老两口经常做的。
为助力乡村建设,赵秉乾向革命老区红安县永河镇先后捐款3万元。而在两位老人的家中,笔者还看到了不少捐款票据,但夫妻二人都只是笑了笑,闭口不谈。他们说:“我们老了,能为国家和群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04-
用力爱努力学
珍惜光阴珍惜你
相似的性格,一样的爱好,同样的进取……“磁场”相同的他们,路越走越远,心越靠越近。
如今,年过八旬、历经沧桑的他们,更加懂得时间的易逝和生命的珍贵,他们紧抓每一寸光阴,用力爱,努力学。
他们每日日出即起,或吟诵诗文,或挥毫泼墨,写下了“耄耋老人惜寸阴,睡觉醒来即开灯。翻展诗书觅佳句,平平仄仄好开心”的诗句。
他们时常学到深夜,为琢磨一个词、一句诗而一起经历“头脑风暴”,这就有了他们笔下的“人老睡意少,披衣细推敲。反复琢磨改,何辞子夜劳”。
既尊重传统的韵律,也不受套路的限制,这样真诚的他们,写下的必然是洒脱、真挚的诗句。
从桃李年华到耄耋之年,在心里种下爱情之花的他们,人生必定不会荒芜。
□朱月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