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澡堂子里洗去一身的疲惫。
▲早年间的澡票。
▲在水池里憋气是一景。
▲澡堂子的休息区。
□申志远
在20世纪70年代的哈尔滨,洗澡是件大事儿。那时候一家三代同住一室,几乎没听说过谁能在家洗澡的,泡澡堂子成了人们几乎唯一的洗澡方式。年前去澡堂子是很有仪式感的,像是参加什么庆典似的,因为很多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去洗澡。大冬天早上4时许就得去排队,去晚了都排不上号……洗完澡,红扑扑的脸、走路啪啪直响、精神头十足的状态,直到现在依旧会让人津津乐道。
壹
老道外的浴池最多
那时哈尔滨的浴池相当多,最多的是道外区,景阳街上有温泉浴池,这个浴池在靖宇街上也有个大门;北三道街有家宾泉浴池,20世纪70年代改名国营第二浴池,俗称新二池;北小六道街有个宾江浴池,北五道街有中兴浴池;大六道街有国营第一浴池,俗称松江浴池;南七道街有新江浴池,新江浴池是哈尔滨现存历史最长的浴池,建于1924年,到现在有90多年历史了。
在道外北三道街有个德泉塘浴池,浴池后来改为大华旅社;南十六道街有牡丹池,南十五道街还有个新江泉浴池。老哈尔滨人有句话:新江泉洗个澡,新世界吃个饱,新舞台叫个好,大罗新买个好。新江泉浴池当时是带电梯的,上下水完备,很现代化,从业人员有120多人。在这儿洗澡,那可是身份的象征。承德街有家东永泉浴池,在景阳街还有家天通泉浴池,这些浴池现在都没有了。
那些年哈市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浴池。南岗区奋斗路(现果戈里大街)上的建民浴池,烈士纪念馆对门的群众浴池,西大桥上的南岗浴池,和兴路上的红星浴池;道里区十四道街的得风园浴池,十道街的龙江浴池,端街的胜利浴池,新阳路上的新阳浴池;太平区东直路上的太平浴池;香坊区的香坊浴池,这些浴池在其附近都很有名气。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都各自建有浴池,但都不对外开放。尽管有这么多浴池,但还是满足不了那个年代哈尔滨市民的需求。
那时候洗澡十分便宜,单位开工资时工资条上有一项叫洗理费,就是专门用于洗澡和理发烫发的费用。有的单位开工资时发给两张统一印好的小票,一张3毛的是洗澡票,一张3.5毛的是理发票,这澡票全哈尔滨市通用,就跟公共电汽车的月票似的,到哪家浴池都能用。小孩儿洗澡1米以下的收1毛5分,1米以上的收3毛。
贰
过年前的澡堂子很壮观
那时候浴池一般都是二层楼,一楼是女浴,二楼是男浴。一进门大都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进门后用澡票换票,或交钱买票,然后排队。那时,人们是一两个月才能洗一次澡,排队的人特别有秩序,轮到你了,服务员便会喊:来一位,再来一位。然后给你一把系着绳的钥匙,还有公共毛巾,大都是白色的,有红杠,上面印有浴池的店名;每人发一小块肥皂,大都是黄色方型的,大小有点像今天的方糖,再换上拖鞋进去。
女浴池有浴盆,也有淋浴。男浴池一般是三个大池子:一个热水池,一个冷水池,一个小池子。泡澡泡上个把小时,再用铝盆冲洗,因为当时男浴池都没有淋浴。到了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的男浴池才都将铝盆取消了,全换成了淋浴。
那时候,年前的澡堂子很壮观,人们在大冬天早上4时许就得起来,披星戴月直奔澡堂去排队,去晚了都排不上号。早晨去洗澡,洗的是第一遍水,水池里的水很干净,更主要的是早洗早利索,七八点钟就洗完,什么也不耽误,准备干干净净过大年。有的人洗高兴了,在水池子里放声歌唱,或大喊大叫,澡堂子里面空旷,不拢音,一唱一喊,声音嗡嗡的,带共鸣。
大概是在1966年前后,哈尔滨服务业取消搓澡,说搓澡是助长了资产阶级的腐化享受思想。那个时候洗澡搓澡是互相搓,认识的、一起去的人互相搓,不认识的,看哪个顺眼,上去主动一打招呼,互相搓背。直到1978年才恢复了搓澡,搓澡的行当又火了起来。
叁
澡堂子里的乐呵事儿
20世纪70年代在浴池工作是个好差事,因为自己和家人洗澡不用排队,谁要是和浴池工作的姑娘、小伙儿搞上对象,不管是开票的、收款的、跑堂的、烧锅炉的,只要是在浴池工作的,那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沾光,洗澡不排队,上去一打手势:进来吧。
服务员喊号很费嗓子,单位还有福利,每月给服务员发胖大海沏茶喝。到了春节前,还要给每个人发半斤茶叶回家待客。浴池工作是两班倒,早班6时到12时,晚班12时到晚6时。元旦、春节前,早晨两三点钟就上班,晚上九十点钟才下班。
在那个年代,澡堂子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半夜,道外南大六道街国营第一浴池呼啦啦来了一大帮戴大盖帽、穿白警服的警察,还有好几名便衣警察,原来是道外拘留所的警察带着犯罪嫌疑人来洗澡了,于是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上演了犯罪嫌疑人集体在澡堂子里洗澡的一幕。后来听警察说,那次在澡堂子,嫌疑人们脱光了衣服,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想起从前美好的日子,人性回归了,回去后都老实交代了。
20世纪70年代洗澡是有“时刻表”的,还有“一三五”“二四六”这两个专业名词。在哈尔滨某毛纺厂,“一三五”是男士洗澡,“二四六”是女士洗澡。一天有个女“马大哈”记错了日子,在男士洗澡的这天进了浴池。当时,这家浴池没有看大门的,这位女“马大哈”也没看日子就进大池子了,浴池里一片水气,雾气昭昭,根本看不清楚。这时有人开始说话了,几个泡大澡的男士一站起来,可把女“马大哈”吓坏了,撒腿就跑,边跑边喊:“不好啦,有男的进女澡堂子了,来流氓了。”马上去保卫科报告了……保卫科的人来了,当时浴池的人吓得够呛,保卫科来人一问,是那位女“马大哈”自己走错了。从此留下一个笑话,以后厂里专门安排一个人看澡堂子,以免再出差。像这些发生在澡堂子里的有趣事儿,许多年以后,依旧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50多年前,身边好像还没谁能天天洗澡,家里都是老少三代同堂,住房都非常紧张,没有几家有洗澡条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哈尔滨人的住房变得宽敞了,在家里也能洗澡了,这些老浴池也就一个个地消失了。随之而出现的是一家家富丽堂皇的洗浴中心,桑拿浴、蒸汽浴、石火浴等等五花八门。
城市的浴池业体现了人们文明意识的进步,是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现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浴室,澡堂子越来越成为人们对过往经历的美好回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很多人内心深处,当年洗完澡后脸红扑扑的、走路啪啪直响、精神十足的神态,增强了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笔者相信,现今有不少成功人士,就是在当年洗完澡后,顿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开始创业并获得成功的。
本版图片为资料片
作者简介
申志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晚报》高级记者,业余时间研究城史,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亚历山大伯爵的巴扬》。
与您约稿
哈尔滨记忆专版通过寻访城市老建筑、老物件、老故地等,讲述发生在哈尔滨的老故事。如果您酷爱城市历史研究,或是相关领域专家,欢迎提供稿件。
稿件相关要求如下:1.文章字数为2500-3000字,多幅相关旧照。2.文章相关要求为:主题鲜明、史实精准、故事情节丰富、可读性强等。3.稿件请发送至22304430@qq.com,同时请注明姓名、个人简介(100字以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