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走近哈尔滨音乐博物馆 感受音乐带给时代的美好与力量


  □李爽 本报记者 封娇
  在美丽的松花江北岸,毗邻哈尔滨大剧院,有一座展示哈尔滨音乐历史渊源、讲述哈尔滨音乐情怀、释放“音乐之城”艺术魅力的专题性博物馆——哈尔滨音乐博物馆。
  哈尔滨音乐博物馆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依托哈尔滨百年音乐历史,立足时代发展变迁,共设15个展区,展出千余件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哈尔滨音乐艺术发展轨迹的特色展品,讲述着开放、多元、包容、优雅的城市故事。在这里还能了解到从哈尔滨走出去的众多成就卓越的音乐家们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奉献给家乡、社会的宝贵音乐财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首《红星歌》曾经温暖和鼓舞了几代人,至今依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旋律。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为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题写馆徽的中国著名作曲家傅庚辰。1935年,傅庚辰出生于黑龙江双城,先后在东北鲁艺文学院、东北文工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学习和工作。曾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
  9岁那一年,傅庚辰的父亲曾因“反满抗日”遭到日寇追捕,撒手人寰。父亲的早逝以及日军对华的侵略,使得傅庚辰的童年一片灰暗。然而,1948年,他凭着几首充满童真的歌曲被鲁艺文工团录取,从此,命运在他的面前展现出了美好的图景。三月的哈尔滨,天气依然寒冷,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革命文艺的感召却给了傅庚辰强大的支撑。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后,傅庚辰进入东北鲁艺学习。他的乐器方向也从吹竹笛换成了他心心念念的小提琴,小小的他每天都会练习到深夜,小提琴的技术水平与日俱增,东北鲁艺排演《黄河大合唱》时,13岁的他已经坐到了首席小提琴的位置。文工团合并后,他在鲁艺使用的小提琴也一直伴随他左右。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派作曲家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作曲。他想,既然电影叫《闪闪的红星》,主题歌不妨叫《红星歌》。日思夜想,仔细推敲。一天深夜,他突然灵光一现,立即披衣开灯,一气呵成将主旋律写下去,一曲朗朗上口的旋律在琴弦之上流淌而出,就这样,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星歌》被创作了出来。傅庚辰创作了大批代表着时代精神、反映不同时期军人情怀、战斗生活的歌曲,《雷锋》《地道战》等传遍大江南北的电影音乐。
  2020年8月,傅庚辰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深厚情感,将伴随他70余年的小提琴捐献给哈尔滨。傅庚辰用这把小提琴在祖国艰难起步时曾奏响过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旋律,祖国快速发展时曾伴奏出满怀激情、倾情颂赞的旋律。而今,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傅庚辰捐献的小提琴陈列在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静静地讲述着关于祖国母亲的故事。
  “十一”即将到来,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欢迎您到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通过音乐艺术见证时代发展,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与带给时代的美好与力量。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