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义照片。
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的韩勇义帮助赵一曼从医院脱险时使用的皮箱。
1937年5月27日《滨江时报》关于韩勇义的报道。
童年陈兆午与母亲韩勇义的合影。
韩勇义儿子陈兆午2017年7月回哈尔滨,捐赠东北烈士纪念馆韩勇义照片的仪式。
□本报记者 申志远
9月22日,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电视系列片《百宝耀征程》第20集《义勇双全的女护士》,通过一个皮箱文物,讲述了哈尔滨一位信仰坚定的女护士韩勇义的义举。这个长28厘米、宽22.5厘米、高10厘米的牛皮皮箱,是国家一级文物,是韩勇义帮助赵一曼从医院脱险时使用的皮箱。
1936年,女英雄赵一曼受伤被捕,关押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女护士韩勇义营救赵一曼脱身,上演了一出真人版的越狱……
萧红家乡人 崇尚赵一曼
韩勇义1920年出生,从小活泼开朗,敢说敢做,好打抱不平,性格爽朗、刚烈。为此,她父亲的同学孙一峰便给她取了“勇义”这个名字,意指“见义勇为”。“九一八”事变后,在哈经商的韩勇义的伯父韩文贵积极筹款支持马占山、李杜抗战,日伪当局传讯韩勇义的父亲韩文庆,逼他交出韩文贵的财产账目。严刑下,韩文庆被折磨致死。父亲死后,全家迁居呼兰,韩勇义进入呼兰女子高小读书,1934年冬小学毕业,1936年春,到哈尔滨市立医院做见习护士。
1935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所在部队遭三万多日军的合围,赵一曼腿部受伤,导致失血昏迷,在珠河被捕,关押在哈尔滨。
见习护士韩勇义被安排护理第六病房二号单人病室内一位特殊的女病人,她就是受伤后不能独自行动的赵一曼。受尽折磨的赵一曼被日本特务机关送进了哈尔滨市立医院治疗,病房就是现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传染病科诊室。
最初,护士韩勇义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让病人少受一些日本人的折磨,赵一曼却看出了韩勇义胸中的那股对日本人的仇恨。
赵一曼想要逃脱日本人的魔爪,而逃出魔爪必须得有人帮助。赵一曼始终在寻找机会做韩勇义的工作,希望韩勇义能够帮助自己,因为韩勇义终日与她陪伴。
在彼此交谈中,韩勇义向赵一曼倾诉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心里的愤恨,赵一曼向她讲了许多抗联女战士生活和斗争的故事。韩勇义决心帮助赵一曼逃离虎口,同她一起奔往抗日前线。
赵一曼伤势一天比一天好转,在筹划逃走的过程中,得到了看守警察董宪勋的协助。
联手救英雄 携皮箱“越狱”
经过赵一曼对韩勇义和看守董宪勋的抗日爱国教育,两人决定帮助她逃出医院。随后,他们就逃离做了周密的计划安排。韩勇义向母亲要来了给她准备结婚用的首饰、衣物等,卖了钱,连同药物一同装进从家里拿来的皮箱里。
1936年6月28日晚 ,韩勇义、董宪勋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到郊外后改用轿子抬她走。第二天来到阿城金家窝棚,夜里再换坐马车。6月30日早晨,当他们离游击区只有20多里时,被敌人追上,又落入魔掌。韩勇义把小皮箱钥匙扔进路旁庄稼地里,敌人撬坏皮箱,把东西掏出后,空箱扔给了韩勇义。
赵一曼三人被敌人带回哈尔滨。在狱中,董宪勋遭到毒打牺牲。同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回珠河县,英勇就义。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向押送她的伪警察要来了纸和笔,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
他们逃跑时携带的小皮箱被韩勇义带到狱中,出狱后韩勇义一直随身携带。韩勇义去世之后,她的弟弟韩辉把小皮箱交给了哈尔滨市政府,小皮箱如今陈列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
英年早逝 名垂青史
狱中的韩勇义受尽敌人的残酷折磨,始终没有屈服。
在哈尔滨生活的有四重间谍身份的意大利人范斯白的回忆录《日本间谍》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位名叫韩勇义的少女,才16岁,已经被关押6个多月了,牢狱生活中受过多次酷刑,她的脚两次被电烫斗烙烧,她的眼睛又被火柴烧,当我离开监狱的时候,她还没有脱离苦海。”
1937年6月,伪南岗区法院判处韩勇义有期徒刑4个月,1937年7月获释,韩勇义在狱中得了肋膜炎等严重的疾病。1939年8月,她结婚了,虽然有了家,她还想离家去参加抗日斗争。1946年,韩勇义为进驻东北的苏军当翻译,后又到哈尔滨助产士工会工作。1949年2月,因疾病复发,医治无效,于2月12日病逝于哈尔滨,时年29岁。
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编剧于敏回忆:“我在哈尔滨创作电影《赵一曼》时,在医院采访了护士韩勇义,她给我讲了掩护赵一曼逃跑的经历。我第二次去访问她,她已经去世了。”哈尔滨出版社编辑李战的母亲,曾经是一个护士,1949年曾经护理过最后时刻的韩勇义。李战母亲说,韩勇义是女中豪杰,待人诚恳,爱憎分明,可惜英年早逝。
韩勇义去世后,留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陈兆玉在加拿大生活,儿子陈兆午在天津。
韩勇义儿子陈兆午,今年已经耄耋之年。2017年7月,陈兆午曾回哈尔滨,把手中留存的韩勇义照片的底片捐赠给东北烈士纪念馆。
韩勇义的故事在电影《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电视剧《雪狼》《东北抗日联军》等文艺作品中都有体现,此外还有广播剧、舞剧、京剧、话剧、音乐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歌颂了哈尔滨这位侠肝义胆的女护士。
本版照片均为东北烈士纪念馆邓祁提供
新晚报制图/田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