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从打工到经营绿化公司生活改变了,也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
22年,39岁的他写出自己“奋斗史”

 

  □本报记者 叶勇 文/摄
  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多少人生箴言都在诠释“奋斗”的意义。的确,只有奋斗,才能拓展人生的宽度;只有奋斗,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只有奋斗,才能见到雨后彩虹!
  39岁的刘晓立在哈市经营一家绿化公司,他用22年的时间,在哈尔滨书写了一部属于自己的奋斗史。
  第一次打工
  被骗了六七千元
  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这是刘晓立给人的第一印象。一边和记者交谈,一边检查停在公司大院内的送水车和忙活公司里的事……对于刘晓立来说,时间总显得吝啬,因此,争分夺秒至关重要。
  “当初来哈市的时候,对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感觉……”刘晓立说的是心里话,因为他经历了太多困难与压力。
  1999年,还不满17岁的刘晓立离开老家拜泉县,前往长春打工。“当年家里挺穷的,父母身体也不好,兄弟姐妹还挺多,外出打工是当年很多农村家庭改善生活的出路。”刘晓立在长春一建筑工地当力工,两个月干下来,本应该赚的六七千元钱却被包工头给卷走了,身无分文,困在异地,直到父母赶到长春接他回家。
  第一次外出打工,不仅没赚到钱,还搭上了时间和好几个人的路费,刘晓立低着头,一脸茫然地站在父母面前,等待发落。“行了,去哈尔滨吧,咋说你姥姥住在哪里,也有个照应。”母亲说。
  家庭重担
  让他开始玩命赚钱
  刘晓立在哈市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涂料厂看库房,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考虑到先稳定下来,刘晓立赚了半年的低工资,同时,他也适应、了解了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这里的人间烟火。
  为了多赚钱,刘晓立向涂料厂申请去刷漆,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油漆味熏出了鼻炎,无法适应工作,只能辞职转行。
  “你就说啥活我没干过吧?”说这话时,刘晓立更多的是无奈。当过力工、干过保安,帮过厨、务过农,修过车、当过司机……太多的打工经历,在刘晓立的人生中上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有惊无险:当保安时,在辞职信上交的当晚,发生盗窃案,企业因此扣了他400元应发工资;在基建工地干活时,刚刚走过一段路,突然感到脑后一阵风,向前一躲回头一看,原来头上吊车钢管脱落,毫厘之间,险些砸到……
  2008年,刘晓立的二女儿降生。欣喜之情还没过去,医生就告知,二女儿患有先天性耳聋。为了能让孩子听到声音,需要配带人工耳蜗,可一打听价格,即使国产的也需要几万元,而且五年更换一次处理器,这种花销让刘晓立感到了巨大压力。
  “此后几年,我就像玩命一样,只要是能赚钱的活都去干。因为欠着外债,还要让孩子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刘晓立低着头,感叹道:“老话说的对,父母无能,孩子遭罪啊。”
  为了赚钱,体重只有54公斤的刘晓立,一个人要拉动七百多公斤的地牛,在库房里运货;他曾经在饺子厂,一个晚上给两万斤饺子装袋,到了清晨,手指磨得只剩下一层簿皮,一碰都疼,几乎出血……
  可就是这么玩命干,刘晓立发现,自己和爱人加一起,每月万八千块元的收入,照顾两个女儿,还要支撑一个家,仍有些入不敷出。
  成立公司
  用诚信打开市场
  “30岁前,我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是家庭的重担,让自己有了冲锋的勇气。”刘晓立回忆着,当年家里有个亲戚开水车,往工地和景区送水,自己偶尔也会打个替班,亲戚告诉他,这个活挺赚钱,就是不好找客户。
  “那有啥啊,咱就实打实地干活呗。”2014年,刘晓立在家人的支持下,凑了11万元,买了一台水车。
  让人没想到的是,车办完手续,半个多月,竟没有接到一单活。那时已经快入秋了,刘晓立有些心灰意冷,每天闷头在路边擦拭水车。
  有一天,一位路过的大姐询问:“你这水车干活吗?”刘晓立连忙应允。后来,刘晓立才知道,“大姐”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水车,看到刘晓立的水车总停在路边不干活,便好奇打听。
  这次接触,让刘晓立的送水业务打开僵局。“只要不赔钱就行啊。”这是刘晓立做生意和“诚信”二字同样重要的理念,正是因为价格低,不少单位成了刘晓立的长期客户。
  2016,在群力友谊西路改造过程中,哈市第一次进行供水管道顶管施工。由于之前没有参考价格,其他公司水车都报出了高价,刘晓立分析成本后,报出的价格比同行低出了200多元。改造项目让刘晓立整整忙了一个多月,同时口碑也在业内大幅提高。
  很快,刘晓立成立了公司,水车到目前已增加至18台,还有排污车等工程车辆。
  我越来越喜欢
  这座城市了
  电话不停响起,刘晓立接活、调度车辆,与爱人沟通,记流水账和收款。除了司机,夫妻俩是整个公司仅有的“兼职”管理人员,虽然有些吃力且手忙脚乱,但二人舍不得花钱雇员工来帮忙,最主要是担心换了新人后,接待不好老主顾。
  每天,刘晓立在车上的时间远远要比在床上的时间多,以至于现在往车上一坐,脊柱都会酸痛,拍过片子检查,没发现问题,刘晓立只能咬牙坚持。
  说话间,一位姓潘客人前来教刘晓立夫妇用电脑统计公司账目。“潘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给他家干活时,了解咱家公司管理的现状,特意来解决问题的。”刘晓立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口子挺实诚、挺认干,就是文化水平低点,咱能帮就帮帮他们。”潘哥答应在自己公司打印好“出车单”和“统计表”送过来。“相信通过计算机管理,晓立的公司收入一定会有所提升,他也能减轻不少工作量。”潘哥说。
  “你说怪不?自从公司成立以来,我每年都能得到贵人的帮助……”刘晓立笑了。“我不是贵人,咱东北人讲情义,就不能说两家话。”潘哥认为,作为冰城人,自己只做了朋友该做的事。
  看了看表,大女儿说:“爸,我要去接小妹放学了。”刘晓立点点头,二女儿已经在读初中,校车停车点距车场还有段距离。一家人对二女儿付出的爱,都要多一些。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冰城这座城市了。也许是工作原因,自己看到的都是城市中美丽景色和热火朝天发展的蓝图。”刘晓立经常会讲给孩子们:哪一处工地有过他的足迹,哪一块“绿色”有过他的浇灌……每每此时,满是自豪之情。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