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进入冬季城市上空来了“稀客” 有的还是首次出现,个个“颜值”在线
来哈猫冬的“枝头鸟”你都认识吗?

  □本报记者 王铁军
  立冬过后伴随首场降雪,哈尔滨冬天来了,大量候鸟向南迁徙,就连兆麟公园里的鸳鸯和松花江上的江鸥也不见了身影,留守城市里的小鸟“变少了”。但是,有细心的市民惊喜发现,在江边的湿地、公园里的树林,成串浆果竟吸引了许多新到访的鸟儿。这些“枝头鸟”是夏天在冰城看不到的,且颜值颇高,专家说它们是来哈尔滨“猫冬”的冬候鸟和旅鸟,其中还有本地罕见的“稀客”。
  近日,哈尔滨日报手机记者手帕在群力外滩湿地拍到了多种“贪吃鸟”,它们“恋”上了一种叫做花楸果的红豆,吃就吃吧,人家还个比个的好看——身上都带色儿,红的、蓝的、花的,还有的是“化妆”高手,描眼线、扎高发,众鸟之中最抢眼。“好像这些鸟夏天的时候是看不到的,最近天越来越冷了,它们才会出现在花楸果多的地方。”手帕说,为了补充能量抵御严寒,这些远道来的鸟总是聚堆“开造”。
  一连几天,手帕每次去外滩湿地回来都有收获,翻看相机的照片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组“不同寻常”的画面:一种鸟两翅和尾灰褐色,耳羽栗色十分显眼。在哈尔滨拍鸟有几十年经验的手帕表示,这种小鸟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不知是啥来头,“感觉今年冬天,来哈尔滨过冬的鸟多起来了,可能与这里的环境适宜、食物丰富有关系吧。”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地学院许青教授看过照片后,确认手帕拍到的这只“稀罕鸟”学名叫“栗耳短脚鹎”,在哈尔滨非常罕见,这种鸟在我国南方十分常见,东北地区只有辽宁以南有分布。去年10月末,有市民在群力外滩湿地拍到了一种叫“白头鹎”的稀罕鸟,也是在哈市首次发现。
  为啥生活在南方的鸟会出现在哈尔滨呢?专家解释,近年来,一些鸟有不断“北上”的趋势,由于受气温波动的影响,它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路线的情况。“这次拍到的栗耳短脚鹎可能就是‘迷鸟’,‘偏航’后才飞到哈市的,待上一些日子也许就飞走了。
  许青说,别看哈尔滨地处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实冬季的“天空精灵”也有不少,除了人们熟悉的喜鹊、灰喜鹊、麻雀、乌鸦等“伴人鸟”之外,还有太平鸟、小太平鸟、斑鸫、红尾鸫、松雀及普通  等有代表性的鸟。它们11月初从更北的地方飞到哈尔滨过冬,其中普通  是哈尔滨的留鸟,一年四季都有。这些鸟儿有个共同点,就是喜食浆果。现在,正是观赏这些独爱树梢的“枝头鸟”的最佳的时机。

“哈报手机记者”手帕摄

  栗耳短脚鹎(bēi)

  一种体型较大的灰色鹎,耳覆羽及颈侧栗色,多在树冠尾枝叶间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善鸣叫,杂食性,主要以树木和灌木的果实与种子为食。
  松雀

  体型较大而尾长,嘴厚而带钩,两道明显白色翼斑与近黑的翼成对比,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雄鸟呈红色,雌鸟呈绿色,两只鸟栖息于树枝上,红绿相映,十分有趣。性活泼,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来跳去或飞上飞下。

  太平鸟

  太平鸟

  小太平鸟

  太平鸟属小型鸣禽,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像扎起来的头发,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常成群活动在枝头跳来跳去、飞上飞下,到处游荡。往往会和小太平鸟混群。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小太平鸟是红尾巴尖,而太平鸟黄尾巴尖。太平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

斑鸫(dōng)

  斑鸫

  红尾斑鸫
  中型鸟类,体长20厘米至24厘米,常栖息于林缘疏林灌丛地带,活动时常伴随着“叽-叽-叽”的尖细叫声,很远即能听见,性大胆,不怯人。斑鸫与红尾斑鸫长相十分相似,区别在于看肚皮儿上的颜色,有黑色斑点的是斑鸫,红色斑点的则为红尾斑鸫。
  普通(币鸟)(shī)

  俗名“蓝大胆”,中等体型,色彩优雅,上体蓝灰,过眼纹黑色犹如画眼线或戴眼罩,鸣叫声似悦耳笛音。常在树干的缝隙及树洞中啄食橡树籽及坚果,飞行起伏呈波状,成对或结小群活动。
  专家建议
  这些冬天选择留在哈尔滨的小鸟,可爱又机警,它们有自己的一套抵御严寒的生存对策,人们应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在普降大雪的极端天气下,鸟类可能会因为积雪覆盖而难以寻觅到食物,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在庭院或公园里扫出一块空地,撒下一把“爱心鸟粮”,来帮助它们吃饱肚子度过寒冬。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