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11月21日0-15时哈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例
当前社区传播风险高反弹风险大需进一步强化主城区社会面管控

  本报讯(记者 杜菲菲)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疫情防控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副主任杨超通报哈市疫情最新情况,并就《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进行解读。
  2022年11月21日0-15时,哈尔滨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3例,香坊区8例、道里区2例、松北区2例、南岗区1例;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7例,社区筛查发现4例,密切接触者筛查发现1例,闭环管理重点人员筛查发现1例。新增阳性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10月27日以来,我市连续发生多起前后叠加、多点多链多源输入性疫情,先后波及九区五县(市),近几日又连续从主城区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卡口“落地检”和社会面筛查中发现多例阳性感染者,社区传播风险高、反弹风险大,疫情防控形势极为复杂严峻。
  为快速有效处置当前疫情,经省市专家综合研判,市指挥部于11月20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强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六个主城区的社会面管控。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同责,严格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坚决克服松懈松劲、麻痹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为、坚决果断的措施,集中力量打好疫情防控歼灭战。
  疫情防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请广大市民朋友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切实增强防控意识,共同构筑坚强防线。
  一是减少非必要人员流动:六个主城区内人员非必要不出主城区,确需外出的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凭“龙江健康码”绿码通行。应急抢险、疫情防控、重要公务、民生保障、外出就医等相关人员和车辆不受出入限制。倡导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网上办公、居家办公。各类企业严格执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落细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
  二是倡导错峰限流不聚集:各类经营场所要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要严格执行错峰、限流措施,瞬时接纳顾客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和消毒、通风、限流等措施,司乘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车内乘客不得超过额定载客量的50%。
  从严管控大型会议、培训、论坛、演出、展销促销等聚集性活动。倡导群众从简举办婚丧嫁娶活动,举办丧事活动要及时向属地社区(村)报备。倡导市民群众疫情期间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前往公共场所必须规范佩戴口罩。
  三是自觉遵守风险区管控: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请市民朋友积极配合严格遵守。相关社区要统筹做好风险区疫情防控和物资供应、生活服务、就医保障、政策宣讲、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居民如有特殊需求,请第一时间与社区联系。请区域内居民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保障群众及时就医和紧急外出等需求,对孕产妇、急难危重病人及其陪护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社区主动做好服务对接,对因紧急突发情况确需外出的人员要及时放行。
  四是配合落实外防输入措施:疫情期间进一步强化机场、火车站、公路交通卡口管理,严格执行核酸查验、落地即检、高风险人员和货运车辆闭环管控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外来人员报备制度、社区网格化排查制度和单位自排查制度,对应报备未报备、应排查未排查、应管控未管控,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相关人员,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从严落实外地抵(返)哈人员管控措施,高风险区和间接入境抵(返)哈人员严格执行居家隔离,其共同居住人员一同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五是重点人群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纳入国家和省、市重点人群范围的人员,要严格执行“一天一检”,确保做到不落一人。各地、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责任单位要从严管理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外卖人员、保洁人员等流动性大、服务面广的人员,从严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个人防护等措施。
  请市民朋友牢固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减少非必要出行。疫情期间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缺一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场所时,配合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一定要科学佩戴口罩,并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本人及家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干、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勿自行服药,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诊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过程中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