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省评剧场旧址。赵泽琦/摄
水彩画《省评剧院剧场》。王焕堤/绘
□杨北星
原黑龙江省评剧院座落在道外区北三道街与北四道街之间,剧院的大门位于北三道街,南临靖宇大街,北临升平街。借着百年以来商业文化中心的热络、辅和茶园和新舞台的戏剧传统,数十年来,这里从早到晚歌舞升平,热闹非凡,成为哈尔滨评剧迷们神往的场所。
壹
从辅和茶园、新舞台
到东北人民剧院
早些年,原省评剧院的两侧和对面遍布各种商铺、酒馆、剃头棚、摊床。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热闹,白天人声鼎沸,叫卖揽客声不断;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弦歌纷扬,人们争相前来看戏,这里是地脉和人气都很旺的繁华地带。
黑龙江省评剧院于1950年12月5日在牡丹江市东北剧场成立,名为松江省文联评剧团;1951年6月由牡丹江迁入哈尔滨道外北三道街,名为松江省实验评剧团;1954年8月剧团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团;1990年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院(简称省评)。
1949年前原省评的办公楼和剧场并非一家。过去,这座三层小楼是长江旅馆,而旁边的剧场则另有所属。
1908年商人于为林在北三道街处买地,建起木质结构的辅和茶园,这里集喝茶、看戏、听书、杂耍为一体,是傅家甸首座大型综合娱乐场所,于为林病故后由其弟于震林经营,1919年茶园毁于大火。1920年在旧址翻建成古色古香的二层木质结构的戏园子,时称新舞台,二楼设有包厢。开业初,曾请名伶杨小楼来此演出,数日座无虚席。1947年新舞台归东北文协领导,改称东北人民剧院。1952年于震林侄孙于学栋买下长江旅馆,与剧场打通,使二者合为一体,1953年于学栋将产权交给国家。
贰
70年来演绎评剧兴衰
新剧新秀名角层出不穷
70余年来,省评在这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也造就了繁盛与辉煌。从其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始终是兴旺向上的局面。建团初期排演的第一部戏是《刘胡兰》,此后创作演出了《葡萄与嫁妆》《猎犬失踪》《烈火丹心》《被追求的姑娘》《莽莽青纱帐》等大批现代与历史剧目。剧院也十分重视创作、排演儿童戏,推出了《刘文学》《三少年》《宋庆龄和孩子们》《真假警察》《雷锋的童年》等一大批优秀儿童剧目。其中《宋庆龄和孩子们》受到国家文化部、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的表彰,后来又受到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省评创作演出的诸多新剧目和传统剧目,在不同时期锻炼、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名演员和新秀。建团初始的刘晶瑛、肖丽华,红遍牡丹江、松花江流域的许多地区。随之,又造就了吴素舫(原名吉维青)、碧燕燕(原名韩世鸾)、杨振邦、姜丽娟、郑敏等一批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他们的演出广受热捧,深受赞誉。很长一段时间,在广大观众中流传着一句话:宁可不吃饭,要看碧燕燕,很有现在追星族的追星之势。
当时剧团的名角很多,在剧场和松光电影院之间,有一个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这是剧团的住宅楼,楼前贯通着长长的木走廊,随便推开走廊旁的一扇门,都有可能见到很有名气的演员。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先后出现了刘淑琴、李金声、曹阳、张丹、张选、于淑贤、马惠民、崔鲁囡等声名远播的优秀演员,马惠民还获得了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进入新世纪,又出现了以王向阳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王向阳专攻“闺门旦”与“青衣”。她不仅身苗条,扮相美,而且嗓音甜润,唱腔优美脆亮,婉转动听,被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收为关门弟子。她主演的《悲天曲》《喜鹊登枝》《血溅乌纱》等诸多大戏,都显示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倍受观众喜爱,也获得过很多奖项,因其在《喜鹊登枝》中的出色表演,还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了剧院的台柱子,又成为黑龙江省评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叁
20世纪80年代久演不衰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省评剧院的好剧目和名角仍然颇有吸引力,使道外北三道街成为戏迷们必到的地方。那时的省评门庭若市,很多戏经常一票难求,有时“走后门”也弄不到票,必须提前预订。记得我到省评不久,就创作了新戏《泪美人》,剧团连演不衰,场场爆满,引起轰动。当时正热播电视剧《霍元甲》,人们争看电视,冷落了剧场,有的剧团已停演,而省评还是票源紧张,需提前多日订票才能看上戏。一天傍晚,一百多名外地农民乘坐数辆拖拉机到剧场看《泪美人》。但当天根本没票,公安部门曾出于安全考虑,规定不准卖站票,而那些农民又苦求不走,剧团领导只好破例同意卖楼上的站票,请道外公安分局的人到剧场维持秩序,一连多日皆是如此,由此可见当时省评红火之一斑。
省评不但出了很多优秀评剧演员,也出了多名走红的影视演员。记得剧团有个漂亮的青年女演员刘佳,戏演得不错。1977年电影《黑三角》将其选入剧组,扮演片中那个青春飞扬的于秋兰,她以清新亮丽的银幕形象一炮走红。继其后,省评青年女演员韩广萍参加了影片《她从雾中来》的拍摄,1983年又主演了影片《爱并不遥远》,使她名噪一时。再其后,省评青年女演员孙宁也走进影视圈,先后出演了近20部影视剧,她们的成功与省评的培养密不可分。
我在这里工作的那些年,附近奶站的搬运声和早市的喧闹声,还有演员们练功的“咿咿、啊啊”声和排戏的锣鼓琴唱声,总在耳边旋绕。在这种环境中,我先后写出了《美女蛇奇案》《魔海谍影》《情恋魂牵》《闯关东前传》等13部长篇小说,创作、改编了《叛逆的皇妃》等近百部大中小剧本。省评办公楼的一层是后台化妆室和服装室,二楼是办公区,三楼大部分是宿舍。剧院有很多学员和青年演职员来自外地,或是从艺术院校分配来的,都住在这里。演员刘佳、韩广萍、王向阳、孙宁等人,也先后居住在这里。白天,大家或是在这里背台词、对戏,或是一起分析剧本与人物。每到晚上演出结束,三楼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现如今,老楼成了危楼,剧院只好在数年前搬到别处,这里已被封闭起来。2013年黑龙江省评剧院更名为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
百年以来,道外区曾经是我国东北的评剧中心,从辅和茶园、新舞台,再到黑龙江省评剧院,她们见证了中国评剧这一戏曲瑰宝的百年发展,真心希望道外三道街一带经过改造后,能够恢复省评剧院在这里的演出,让百年评剧文脉继续在这里延续。
作者简介
杨北星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其多部作品分别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文华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文学奖”“广播剧国家政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