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一杯咖啡一壶香茶,坐窗前独享慢时光获奖纪录片里有不少访谈是在这里录制
冰城老房子里的咖啡馆

 
 
 
 
  □本报记者
  于秋莹 申志远
  从喧闹的中央大街拐进红专街25号院,便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这里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吵闹,给人一种淡然、安心的感觉。小院里种着一棵丁香树,有几十年树龄,每到夏天阵阵花香满院。
  红专街25-1号楼是一栋始建于1927年的折中主义建筑,在这栋楼的一楼隐藏着一间“很治愈”的咖啡馆,这家店的主人叫戈雅。2020北欧国际电影节上,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关于哈尔滨的记忆》荣获最佳纪录片导演奖,影片宣传海报上印有红专街25号院里的丁香树以及戈雅咖啡馆的老房子,让哈尔滨这栋老建筑在国内外火出了圈,而戈雅就是这部电影的出品人。
  如今,戈雅咖啡馆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中央大街必去“打卡点”,成都、北京、上海、广东、郑州……全国各地游客慕名来到这座老房子里,享受这里的“慢时光”。
  一个人来点杯咖啡
  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
  见到戈雅时,她戴着黑色针织帽,微卷的头发放在胸前,V领的针织毛衣、黑色紧腿裤搭配马丁靴,有一种随性的美。戈雅工作的“小厨房”在咖啡馆最里面的房间,顾客点餐的方式也很随意,趴在门边探出脑袋说完自己想要的咖啡、茶,便赶紧去找位置,窝在那儿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戈雅咖啡馆里循环播放着节奏感非常舒缓的蓝调音乐,很多顾客都是一个人来这儿享受难得的独处时光。“我是在网上搜到的戈雅咖啡馆,来了第一次之后,基本隔几天就要来这儿打卡。”26岁的姜先生是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哈尔滨人,这次是趁着休年假回家探亲,闲来无事时在网上搜索哈尔滨各大咖啡馆,戈雅咖啡馆是他打卡的第二家店。“在网上看到戈雅咖啡馆的照片后,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于是,姜先生成了这里的常客,他经常下午两三点来,点上一壶热茶坐在靠窗的固定位置读小说,享受舒服又放松的时光。
  “昨晚睡得不好,今天不要咖啡来杯热茶。”说话的是戈雅咖啡馆的常客小宋。点完餐后,他便窝在了咖啡馆最里面的沙发里,望着窗外发起了呆。小宋来自上海,有着在英国留学的经历,现在是哈工大的一名研究生。“在喧闹的中央大街旁,居然还有这么一家有氛围有情怀的咖啡店,很神奇。”小宋说,戈雅咖啡馆有一种“魔力”,能隔绝外界的喧嚣和浮躁让人安静下来,“在这栋老房子里,你能感受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毕竟生活是需要慢慢品尝的。”
  从小对艺术敏锐
  钟爱俄式老房子
  戈雅从小就展示出对艺术的敏锐度,这与曾任京剧演员的母亲有着很大关系。“在我小时候,我母亲穿着打扮就非常时尚,也喜欢把我打扮得时尚。”在戈雅的记忆中,墨镜、牛仔裤、高跟鞋等潮流元素经常出现在母亲身上,她常常翻妈妈的衣柜偷穿妈妈的衣服。
  后来,戈雅喜欢上了画画。在母亲的培养下,她开始学习中国画、素描、油画,最终考上了哈尔滨大学装饰壁画专业。
  2003年,戈雅在南岗区租了一间老俄式“黄房子”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馆。可惜,当时在哈尔滨很少有人喝咖啡,在经营了两三年后,“黄房子”里的咖啡馆就关门了。
  或许是对俄式建筑和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情结,10年前,戈雅偶然间发现红专街25号院内的老房子出租,毫不犹豫就租了下来。“红专街25-1号这栋老房子始建于1927年,是砖木结构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当时这里住着一对俄罗斯夫妇,他们制作的面包远近闻名,不少老哈尔滨人便将这条街称为‘面包街’。”戈雅告诉记者,看到这栋房子的第一眼她就非常喜欢,租了这间老房子后她便将自己的工作室搬了过来,并取名“旧室”。在这里,有戈雅收藏的老家具、俄文图书、老期刊和各种古董,她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搞创作、看书、聊电影,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明星做客咖啡馆
  引来众多游客打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非常喜欢咖啡、对咖啡文化颇有研究的戈雅,在朋友的建议下将工作室改为了咖啡馆。2021年6月,戈雅咖啡馆正式营业,吸引了众多喜爱咖啡、对哈尔滨老建筑感兴趣的人的关注。这其中有众多明星,范丞丞就是其中一个。
  “范丞丞来的时候是7月份,哈尔滨的夏天还没热起来。”戈雅回忆起她与范丞丞的初次见面,“他是一个干干净净、非常有礼貌的大男孩。”
  当范丞丞在咖啡馆拍摄的vlog在微博上推出后,瞬间就有了近百万的观看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哈尔滨前往戈雅咖啡馆打卡。“咖啡馆像是哈尔滨历史的时光隧道,如果你喜欢这座城市,可以从这里找到岁月留下的痕迹”“点餐的咖啡和饮品名字特别哈尔滨,强烈推荐”“慵懒生活之外的诗和远方,构成了这座城市的乌托邦”,来自成都、北京、上海、广东、郑州等地的游客纷纷为戈雅咖啡馆打call,在老房子里触摸城市历史痕迹,感受哈尔滨城市文化。
  丁香树咖啡馆照片
  被制成纪录片宣传海报
  2020北欧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关于哈尔滨的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关于哈尔滨的记忆》,荣获最佳纪录片导演奖,导演苗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这是哈尔滨籍导演首次以表现哈尔滨的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个人奖项。为拍摄这部影片,苗萌的团队自2017年起7次往返于哈尔滨和北京,历时700多天的拍摄,记录了哈尔滨冬春夏3个季节的风景。其间,苗萌及团队一共访谈了50余人,由于时长的限制,影片中只收入24人的访谈,梁晓声、薛苏里、王焕堤、胡弘、戈雅、杨世昌、宋辉、羊肉串胖哥等老哈尔滨人在片中讲述了城市与人的情怀。
  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关于哈尔滨的记忆》在戈雅咖啡馆完成了N场访谈的录制,并在这里录制了老东北冬天溜窗缝、填锯末子等极具时代感的复古镜头。一张有着红专街25号院里的丁香树以及戈雅咖啡馆的照片,被导演苗萌制作成了影片的宣传海报。纪录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关于哈尔滨的记忆》北欧获奖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一些影迷也根据这张海报找到了戈雅。
  这不是红专街25号院第一次登上大银幕。20世纪90年代,电影《滚滚红尘》就曾在这里取景,电视剧《闯关东》剧组也曾在戈雅咖啡馆前搭景拍摄。这几年,陆续有不少摄制组找到戈雅想要在她门前和咖啡馆里取景。戈雅是个画家,画油画、写诗,是个典型的“文艺控”,有人骑自行车去看她,还都写了同题的诗歌《穿过城市去看戈雅》。
  2021年,戈雅租下了咖啡馆下面的地下室,用了半年时间将其拓展成“第二空间”,这里不仅是一间迷你电影院,也是音乐沙龙、不插电live、电音节、校园民谣的聚集地,更为艺术家们免费提供摄影展、图像展、个人展等展示平台。戈雅告诉记者,首期展览是一场名为“城市的体温”的12人摄影展,12位来自全国的摄影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他们眼中的哈尔滨。“开这家咖啡馆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老建筑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故事感和厚重感,唤醒大家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戈雅说。


新晚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黑ICP010010-2
新晚报
官方微信
新晚报
官方微博